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内容

扁担女孩刘燕真实分数终于揭晓,非728,挑破流量时代的荒诞泡沫及一店主哭诉40度

2个月前 (07-07)热点关注38

  高考一过,广西有个叫刘燕的学生,突然就在网上出名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高考结束那天,她用一根扁担挑着自己的被子和行李离开学校。

  这个过程被人拍了下来,做成一个只有十来秒的短视频,结果一下子就火了,很多人都在转。

  视频火了以后,各种说法就都冒出来了。有人说她是励志的“寒门状元”,还给她编出了一个728分的高考成绩。

  传言越说越神,还有人言之凿凿地讲,她已经被武汉大学破格录取了。

  可那个时候,刘燕本人根本没理会网上的热闹。她高考一结束,就想着赶紧找个暑假工,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

  她后来就在县城里一个小饭馆找到了工作,一个小时的工钱是12块钱。

  那么,网上那些传得沸沸扬扬的故事,到底有几分是真的呢?

  实际上,那些全是假的。她家里条件普普通通,但绝对不是什么特困户,更没有网上编的“父亲病故”这种事。她也从来没说过自己要考清华。

  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热度,她的生活被打乱了。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进来,手机几乎都不敢开机。还有人劝她抓住机会去做直播,说一场直播賺的钱比她打工一年还多。

  更让人气愤的是,甚至有人冒用她的名字注册账号,靠着编造的故事吸引了十几万的粉丝。

  后来,广西的官方高考成绩公布了,刘燕的真实分数是536分。这个分数,比当年的本科线高出了一百三十多分。

  在她就读的灌阳二中,这已经算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她的老师也出来证实,说刘燕平时学习一直很稳定,也很踏实。

  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她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读书,成绩是靠自己一点点努力换来的。

  等到报志愿的时候,她没有选择那些位于北上广的名校,填报的学校基本都是师范类的。

  她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好好读个大学,以后能当一名老师,回到家乡工作。

  对于网上那些说她“不会利用热度”的声音,她没有理会。她觉得:“钱是好东西,但也要配得上心安理得。”。

  一天就这点营业额,2670块。。。。。。还是一个投了几百万进去的建材店。

  老板发帖说自己头疼!河南这地界,气温冲到40℃,守着店吹空调,电费都不知道够不够?他问网上的“网咖们”,你们的生意咋样啊?

  


  这事儿就这么个事儿。微信收款截图里,十笔收款,合计2670元。店里冷冷清清,外面太阳能把人烤化。这种天气谁出门?客流少了,店里哪来收入。

  还有张图,一辆车里看着是装了些货。

  


  有人看了就说,这有啥奇怪的?40度的天,哪个行业景气?大家都不出门,都一样。

  另一个做钢材生意的也来诉苦。说自己一天跑了几趟货,流水七千,听着还行?可本钱投了近百万,一堆欠账等着要,这生意也不是天天有!难啊。。。

  也有人觉得问题不在天气!是价格。

  “建材市场价格太贵,比网上买至少贵5倍。”。

  这人举了个例子,买个窗帘,实体店张口要2200元,他在网上找,三百多就搞定了。这差距。。。

  “这不是吃得消吃不消的问题,这是根本性对立问题,低价低品,高价高质。”一个自称实体老板的人这么看,他觉得已经看淡了,卷?卷不到头的。

  没必要。

  能做就做。

相关文章

五一铁路热门到达城市出炉 客流高峰将至

   铁路五一假期运输于今日正式启动,将持续至5月6日,共计8天。预计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1.44亿人次,同比增长4.9%。预计客流最高峰出现在5月1日。    根据铁路1...

震惊!董某博士论文与北科大专利多处雷同 学术不端疑云再起!

   董某博士论文与北科大专利多处雷同    【董某博士论文与北科大专利多处雷同】近日,一则关于董某博士论文与北京科...

种了27年的地因未退耕被判刑6个月 荒沙地变牧草地引发争议

   1998年,桂家甫花费3000元向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沙金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承包了约300亩荒沙地,承包期限为30年。合同规定桂家甫可自主经营、投资,并享有开发经营受益权。桂家甫在...

特朗普打算修改美国退伍军人节 引发广泛争议

特朗普打算修改美国退伍军人节 引发广泛争议

   当地时间5月1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计划将美国退伍军人节改为“一战胜利纪念日”,并将每年的5月8日定为“二战胜利纪念日”。   ...

四川芬达愿赔偿杨坤相关直播收益 初心只为养家糊口

   5月2日,被杨坤起诉的网红“四川芬达”发布声明,再次向杨坤道歉。他表示:“我们不是网络施暴者,只是您的模仿者而已,内心是非常尊重您的。”“四川芬达”解释称,初心并不是给杨坤找麻烦,只...

《百家讲坛》 20250503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 9 红薯传奇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红薯也叫番薯,在如今的中华大地上,红薯的种植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地区。作为一种高产、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在中国南方甚至有“一造番薯半年粮”的说法。红薯在中国的历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