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接诊热射病病例不断增加!当心“高温刺客”别不把中暑当回事(乘客昏迷抽搐,南京
高温、热浪,局地最高气温超过40℃……近来,我国多地医疗机构接诊的热射病病例不断增加。
什么是热射病?如何科学防治?哪些人群更需要高温下的关爱?记者就此进行了追踪调研。
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尽早识别热射病。
热射病,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危害大、死亡率较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军红说,炎热酷暑、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产热与散热调节功能失衡,“冷却系统”崩溃,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大脑“宕机”,出现谵妄、惊厥、昏迷,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这是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和症状。
6月23日,在北京前门大街,游客穿着防晒服抵挡烈日。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热射病并非“突然发生”,而是有一个渐进过程。防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降温、早送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常务副主任李晓晶介绍,中暑分为先兆、轻症、中症和重症中暑等阶段。先兆中暑时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此后如体温升高、出现发热但没有意识转变,则进入轻症中暑阶段,如不加干预,会导致高热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对于先兆和轻症中暑,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冷水或湿毛巾擦拭身体,并补充含盐分的饮品。
“一旦发生疑似热射病症状,则需立即就医,在等待救护车时,可用冰袋敷于颈部、腋下等,帮助快速降温。”李晓晶说。
6月29日晚7时许,南京江北新区明新路,正在行驶的551路公交车上突发紧急状况。
一名男性乘客急切呼救:“驾驶员,快把我送到医院”!许峰迅速将车安全停靠在路边,上前查看情况。只见刚刚呼救的乘客已陷入昏迷状态,身体还不断抽搐,情况十分危急。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许峰深知时间就是生命。他立即向车上其他乘客做好解释工作,然后打开双闪灯,驾驶公交车朝着最近的南医大四附院京新院区飞驰而去。一路上,许峰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抵达医院门口后,许峰一路狂奔至急救室,向医生详细说明乘客的发病情况。随后,他又协助医护人员,将发病乘客小心翼翼地从公交车厢抬送至急救室,为救治争取每一秒。在确认医院已联系上患者家属,乘客得到妥善救治后,许峰才放心返回车厢,继续投入到原线路的运营工作中。
让我们向平凡的英雄致敬,他用冷静应对与果断行动,为患病乘客抢出宝贵的救治时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