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产业链上演极限操作 工厂赶工换新及21个充电宝15个不能带上飞机 新规详解
充电宝产业链上演极限操作 工厂赶工换新!近日,民航局发布了一则通知,规定自6月28日起,旅客禁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型号及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这一新规引发了充电宝产业链的一系列反应:工厂连夜赶工换新,华强北商家紧急换货,电商直播间狂晒3C证书。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商家已在显著位置标注“可上飞机”“3C认证”等字样。一些店主表示,未获认证的产品仍可正常使用,只是无法带上飞机。也有店主专门从店内取出具有3C认证的充电宝,并告知这类产品价格会更高。一位档口商家透露:“前几天通知下来后,工厂那边两天内就搞定了,昨晚我们店里的充电宝才全部换成新批次。”他补充道,这波亏了不少。
在电商平台,众多品牌也迅速响应,纷纷在商品详情页突出“新国标3C认证”“可上飞机放心购”等宣传语。在各大充电宝品牌的直播间,商家直接将相关证书展示在画面中,主播们则重点强调“直播间内产品均带3C标识”“支持飞机高铁携带”等卖点。
然而,新规之下也浮现出灰色地带。有网友反映,部分电商平台商家正在售卖3C认证标签贴纸。记者在某电商平台发现一家店铺销售“3C认证贴纸”,售价仅9。9元。咨询客服后了解到,该商品包含20余张尺寸为16*12mm的贴纸。当记者明确询问“是否可以贴在充电宝上”时,对方给出了肯定答复。随后,记者顺利下单购买。
21个充电宝15个不能带上飞机 新规详解。充电宝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无需航空公司批准即可携带,额定能量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方可携带。额定能量大于160Wh不可以带上飞机。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14年,民航局发布了关于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的规定。在2024年民航局更新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以及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的《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中,同样对充电宝的规格、运输方式及使用有明确要求。
充电宝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可直接携带,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需航空公司批准后携带,大于160Wh则不允许带上飞机。每名旅客严禁携带超过两个充电宝,且严禁携带未标明额定能量同时也未能通过标注的其他参数计算得出额定能量的充电宝。
充电宝必须是旅客个人自用携带,只能在手提行李中携带或随身携带,严禁在托运行李中携带。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充电宝实际上是锂电池,锂金属非常不稳定,在受到碰撞和挤压后极易产生高温甚至自燃。如果将锂电池放入行李中托运,行李在狭小的货舱空间内受到挤压和碰撞,很容易导致锂电池自燃,给飞机带来严重安全威胁。而随身携带的充电宝若在客舱内发生自燃,机组人员可以很快发现并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