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也得转行?清华学姐谈现在学建筑到底是不是“必死局”(又一天津女排队员升职
我是Serissa,目前正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读博。又是一年高考出分季,不论你发挥得如何,真正重要的是选专业,选专业某种意义上可能比你考多少分还重要。它不仅决定你要学什么知识、和谁一起同行,还将影响你未来站在哪条赛道上,如何在其中搏斗、沉潜、突破,乃至认知世界的方式。
我的答案是,选择热爱不会轻易后悔。那到底什么是我的热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别人说你喜欢的行业就业前途“一片灰暗”怎么办?冷门专业到底能不能选?
我想给大家讲讲我十年学建筑的故事,分享我在玫瑰与面包之间的抉择,以及我的人生思考。
01。
为了满腔热爱,十年前的我扑向建筑学。
十年前,满怀对“科学、人文与艺术”的憧憬,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建筑学。这门学科在我眼中,是连接理性与感性的桥梁,兼具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也因此,它对我的塑造不止是专业能力上的,更是底层认知方式的深刻影响。
建筑学在学什么?
简单来说,建筑学是空间的艺术与科学,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空间的组织和设计来回应人类的生活需求。它不是盖房子那么简单,而是对“人类如何栖居世界”这个问题的长期探索。
在课程设计上,大一打基础,学习空间构成与表达,核心课程包括设计基础、美术、立体几何,设计课从小尺度单体建筑入手,逐步建立起对空间逻辑与形式美感的基本认知。大二、大三开始进入更复杂的建筑系统,比如养老院、酒店、社区综合体设计。这时会融入城市规划、社会学、经济学等知识,对建筑的社会功能与城市语境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近日,根据网友爆料:天津女排又一员猛将迎来事业新征程!曾以“暴力副攻”闻名的杨娅男,近日被曝已升任天津市体育局篮球管理中心副主任。
作为天津女排曾经的功勋球员,杨娅男的赛场表现堪称“副攻位置的革新者”。她以“下手快、力量重”的特点著称,不仅精通背快、前快、背错等经典战术球,三号位半高强攻更是独步赛场,打破了传统副攻仅靠快攻得分的局限。作为国青队昔日队长,她还拥有一手精准的大力跳发,甚至能承担一传任务,错位战术中常能上演“空门钉地板”的精彩场面,与张平一同成为副攻位置上的“另类传奇”,这样全面的技术能力,如今在国内排坛已难觅踪迹。
杨娅男在效力天津女排期间,多次成为球队的“关键先生”。2006年对阵八一队的决胜局,她凭借6次精准打击对手结合部的发球,直接扭转战局,被主帅王宝泉盛赞为“最大功臣”。
即便饱受伤病困扰,但她在2010年联赛的决赛中,拖着双膝游离碎骨(赛前已能“隔皮摸到碎骨”)助天津逆转夺冠,术后从膝盖中取出的20余块碎骨及骨刺,至今让人触目惊心。当年对阵南京部队队时临危受命,进攻成功率达到100%,王宝泉评价她“上场即定海神针”。
遗憾的是,严重的膝伤让杨娅男在25岁被迫退役,她与张萍、霍晶并称为“天津三大早殇副攻”,三人皆因重伤在未满25岁时告别赛场,这也一度引发外界对王宝泉“魔鬼训练”强度的争议。
退役后的杨娅男从未远离排球——2019年,她以解说身份点评天津女排比赛时,犀利指出“无李盈莹如何作战”的体系问题,呼吁年轻队员反思战术多样性,字里行间尽显对天津女排的牵挂。
如今,杨娅男与王茜、李珊等昔日队友一样,走上了体育管理岗位。从赛场猛将到管理骨干,她的转型之路令人期待,也祝愿她在篮球管理领域续写精彩,未来一切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