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冲击下长剧的韧性创新 稳中求变引领市场(幼儿园给孩子违规添加的到底是什么
2025年已经过半,回顾上半年电视剧的创作和播出,题材多元、类型丰富成为突出特点。众多剧集以差异化的内容和多样的艺术探索,为观众提供了新鲜的审美体验,以自身亮点成就了收视热点。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业界和研究者关注,比如对“电影化”的过度追求。
我们邀请了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京盛和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共同分析探讨上半年国产剧的特点、亮点、疑点与难点,以及对今后创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主持人询问两位专家,上半年国产剧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整体印象如何。李京盛表示,2025年对于电视剧创作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微短剧风头正健,在争夺观众、市场和资源的同时,观众审美趣味迭代加快,新的科技力量也在迅速影响和改变着电视剧创作与制作的原有模式。创作者面临资金压力、内容突破和手法创新等艰巨任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播出数量到作品质量,从题材类型到叙事角度,从制作品质到创新追求,国产剧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现实剧、年代剧、悬疑涉案剧、古装剧、历史传奇剧、法制剧、革命剧、谍战剧等品类齐全,各自有其亮点与热点。长剧依然稳健地占据主流市场地位,大盘基本稳定。
戴清也认同李京盛的观点,认为长剧市场在感受到微短剧带来的不安和焦虑的同时,也维持了比较稳固的基本盘。观众仍有追看长剧的愿望和惯性,长剧创作者在作品中体现出了种种新意。总体来说,长剧的基本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会占据优势。
主持人问及有哪些具体作品给两位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们对未来国产剧的创作具有什么启示意义。李京盛提到《护宝寻踪》和《人生若如初见》两部作品。《护宝寻踪》改变了以往盗墓题材所惯用的商业噱头,以文物保护、考古、打击文物走私和年轻考古工作者的成长为主题。《人生若如初见》则以独特视角和手法,将晚清至民国初这段复杂历史的兴衰成败之因果,熔铸于对历史兴衰的喟叹与人生命运的悲欢聚散之中。这两部剧题材虽非热门,但有着突破常规和主题深耕的勇气,既具艺术匠心,也有当下意义。
近日,甘肃天水麦积区查获一起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的案件。一位家长透露,涉事幼儿园是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在园幼儿有200多名。几天前他的孩子出现身体不适,经了解得知,幼儿园其他孩子也出现了肚子痛、恶心的症状,严重的孩子牙齿变黑。部分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疑似血铅异常,有的孩子的血铅值达到每升几百微克。
这起事件触动了公众的神经,令人痛心疾首。孩子们本应在无忧无虑中健康成长,却因幼儿园的违规行为陷入健康危机。目前,多名孩子出现肚子痛、恶心、牙齿变黑等症状,血铅值异常飙升,严重威胁着孩子的脑神经发育。官方通报称原因是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但具体添加了什么以及为何要添加,目前尚不清楚。
孩子们正在医院接受救治,事件存在诸多疑问。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孩子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出现血铅异常。外部污染导致幼儿血铅异常通常不是短期内造成的,某些食品如皮蛋、老式爆米花等可能含铅。长期接触工业污染源、劣质玩具和学习用品、含有铅的装修材料也可能导致血铅升高。既然通报指出是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所致,那么具体在何处使用了什么添加剂,孩子们接触这些添加剂多长时间,都应详细披露。只有找到确切的致病根源,才能对症下药,避免更多孩子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