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3地启动江河洪水四级应急响应 应对明显涨水过程及县级以下禁开发政务APP为基
7月4日,长江委水文上游局预测,受上游强降雨和来水影响,重庆长江、嘉陵江、涪江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涪江小河坝站、太和站最高水位可能接近或超过警戒水位。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当天中午12时发布涪江洪水蓝色预警,市水利局下午5时对合川区、铜梁区、潼南区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四级应急响应。
根据《重庆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规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于7月4日下午5时对潼南区、铜梁区、合川区启动江河洪水四级应急响应。相关区县需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响应,并落实以下工作。
密切关注上游雨水情变化,滚动开展会商研判,动态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流域防汛联防联控,及时互通共享雨水情信息,督促水利部门做好上下游水库联调。
全面落实直达基层一线的预警叫应机制,及时通知各级各类责任人。相关行业部门视情况采取停工、停运、停航等措施,各基层单位提前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确保“早转快转、应转尽转”,并加强转移人员安全管理。
加强对水库电站、涉水景区、航道、码头、渡口以及网红打卡点、野景区等重点区域的风险隐患排查,强化涉水工程安全度汛管理,做好风险区域巡查、管控、值守工作,及时劝返沿线戏水、钓鱼群众。
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信息报告相关规定,遇有突发险情、灾情必须立即上报,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等情况发生。
近日,江苏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管理质效的若干措施》,明确省级政务App须向下开放使用权限,杜绝省级以下重复建设。推动政务服务类应用向“苏服办”整合,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已建县级及以下的综合类政务服务App需在12月底前完成迁移归并。
这一举措直击当前地方政务服务实践中的痛点,将大幅减少基层干部和公众需要使用和维护的App数量,精准遏制“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数字化时代,政务App本应提升服务效能,但近年来部分政务App逐渐异化,沦为“指尖负担”,不仅未能便民,反而加重了基层压力,浪费了行政资源。
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些地区和部门为追求数字化政绩,跟风开发App,却忽视实际需求。有的基层政务App功能简陋、界面复杂、操作卡顿,被戏称为“僵尸App”,不仅未优化办事流程,反而干扰正常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类政务App数量泛滥、功能重叠,部门各自为政,数据难以共享。这导致基层干部要在不同App间切换、重复录入数据,民众办事也难以精准找到入口,效率低下。更有甚者,为推广App采取强制下载、考核排名等手段,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带来额外困扰。
江苏此次出台的举措针对这些乱象开出对症良方,核心价值在于“源头减量,降本增效”。禁止县级以下开发,推动服务应用向省级平台整合,能有效减少重复建设,降低行政成本。同时,省级政务App向下开放权限有助于打通数据孤岛,实现共享,提升政务服务协同效率,让基层干部摆脱无谓的“指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