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自助餐不怕被你吃到亏本?内部人员:从进门起,你就中套路了
自助餐套路深!从进门交押金到怎么点菜全揭秘:商家如何保证不亏本你永远想不到
上周在山东青岛某连锁自助餐厅吃饭时发现几个怪事,进门先交押金,放音乐比商场快不少。服务员说一天翻三轮场场满座,但盘子里剩的全是米饭馒头,这背后藏着大学问。
现在自助餐早不是贵族专利,年轻人周末聚会最常去。店里每天接待上千人,食材成本却只占营收三成。他们靠什么赚钱?
先说押金,五十块看着不多,但能过滤很多人。墙上写着"多拿少取",实际是提醒别贪心。服务员说有些客人一顿喝三四杯奶茶就走,这种人餐厅亏不起。
食材也有讲究,海鲜前半小时是真货,之后换成冷冻的。牛羊肉片都是薄切叠加,看起来多实际没多少。寿司里的米饭按克算,甜品奶油能省就省。
高峰时段人越多越赚钱,高峰期利润是淡季两倍。他们故意把高碳水放在显眼处,头菜区排队的人反而少。有统计说八成客人前二十分钟就放弃抢贵菜,后面只吃主食。
有个店员透露,其实你吃的根本不值钱。一斤牛肉采购价不到十块,鹅肝只供应半小时。有人狂吃撑死,到头来嘴里全是米饭和饮料,这些都是廉价货。
数据显示人均消费六十五到一百二十元,但真正值钱的食材摄入不足15%。有人算过,你一顿吃的实际成本也就十八块。
店家还玩空间设计,把冷餐区放在必经之路,热菜区反而要绕远路。音乐节奏快,让你吃得急。服务员说很多人喝完饮料就不想动了,更不会去远处拿贵菜。
有意思的是健康概念现在也成了套路。新开的餐厅加了沙拉区,说是吸引年轻人。其实低油盐菜品成本更低,还能让人觉得吃得健康。
有个建议,进店别先拿小吃饮料。碳酸饮料便宜又胀肚子,喝多了没地儿装贵货。海鲜刺身确实值钱,但要排长队。烤肉牛排才是重头戏,不过得看好是不是合成肉。
挑菜要专注,看到人多的窗口基本没错。但别为了排队错过其他区。水果最好留到最后,毕竟超市水果也不贵。
现在连锁店玩起限时优惠,价格降反而更赚钱。他们优化食材,控制时间,让你觉得吃饱还省钱。其实都是精算出来的套路,顾客越满意他们越赚钱。
最近有店推出扫码看食材来源,说是为了放心。但这背后是更精准的成本控制,知道哪个菜卖多少就能调整进货量。
总之自助餐就是场心理战,你拼命想吃回本,他们早算好你的胃容量。与其较真,不如选喜欢的慢慢吃。最后记住:少喝饮料,多挑贵菜,但别为了撑死自己。毕竟花的钱够买几顿正餐,何必跟自己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