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总设计师:像造手机一样造飞机,未来舰载机更智能-为什么7月面试机会突然变
在沈阳航空科技馆,歼-15总设计师孙聪接受了专访。他表示,从诞生之日起,歼-15就在不断自我进化和迭代。与之前的型号相比,歼-15T具备更强的作战能力。随着科技进步,未来中国的舰载机会变得更加智能。
关于未来无人化体系作战及AI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战斗机的问题,孙聪表示肯定。他指出,歼-15追求能量机动和武器使用效率;而歼-35则更注重信息化,即快速完成从探测到打击再到撤离的全过程。
孙聪还提到,未来的飞机制造将像手机一样,平台和功能分开设计,这样即使平台改变,只需添加新功能就能形成新的机型。他强调,当前研发一架飞机通常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但对手可能每五年就推出新产品,这使得战斗机的研发难度极大。
7月4日至6日,在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访问香港期间,国产新型舰载机歼-15T首次对公众开放。该机型曾在去年11月亮相珠海航展,重点提升了航电武器系统和飞机平台性能,进一步突出了舰载特性和适海性,是航母编队的核心武器装备。
每年七八月份,不少求职者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现象——无论是招聘平台上的岗位数量,还是企业的面试邀约,都明显比前几个月少了许多,甚至一连数周都难等来一场像样的面试。这种“冷清”,其实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季节性影响:高温天气让招聘节奏“降温”。
七月、八月正值盛夏,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酷热高温中,动辄35℃以上的气温,不仅让户外出行成为一种负担,也影响了求职者的面试积极性。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也会受到高温天气影响,工作节奏放缓。一方面,企业内部员工可能安排集中休假,另一方面,高温带来的疲惫感也会让部分企业推迟招聘计划,打算“等凉快些再说”。因此,夏季的极端天气往往会让整个招聘市场的活跃度下降不少。
二、毕业季结束:校园招聘基本告一段落?。
通常来说,每年的春季到初夏,是高校毕业生集中就业的关键阶段,尤其是3月至6月,几乎所有高校应届生都在忙于求职,企业的校招活动也密集进行。然而,一旦进入7月,绝大多数高校已放暑假,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基本敲定,未就业人群也大幅减少。企业在此阶段自然也会暂停大规模的校招计划,招聘需求骤减。
此外,暑期也是在校大学生集中离校返乡或实习的时期,原本针对实习生的岗位也会因为人群流动而减少。
三、企业业务周期:年中阶段多为“平稳期”。
从企业运作的节奏来看,很多公司在年初或一季度结束后就已完成当年的业务目标制定和核心岗位招聘,进入年中阶段后,企业通常专注于内部管理和现有项目推进,新增岗位需求大幅下降。尤其是在一些以项目制为主的行业,若上半年项目已安排妥当,下半年很可能仅保留个别关键岗位补充,其余招聘则会暂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