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回应2人上错飞机 事件得到及时处置-下班后开会培训 员工起诉公司获赔 非工作
今日,关于“航班即将关闭舱门发现2人上错飞机”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关注。据报道,从贵阳龙洞堡机场飞往兰州中川机场的海南航空HU7359次航班发生了一幕令人惊讶的事情。飞机即将关闭舱门之际,突然被告知有乘客上错了飞机。
张先生发布的视频显示,当时飞机一切准备就绪,舱门即将关闭时,一名乘务员急忙提醒暂缓关闭舱门,并通过广播向客舱内询问:“有没有乘错航班的旅客?”不一会儿,两名乘客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下了飞机。张先生补充说,他们乘坐的是海南航空的航班,而那两名乘客原本是要乘坐春秋航空的。
查询“航旅纵横”平台信息发现,7月7日由贵阳飞往兰州的海南航空HU7359次航班最终延误了9分钟才抵达目的地。而春秋航空同航线次航班,与海南航空该航班起飞时间相差近一个小时。
随后,海南航空发文回应称,经核查,7月7日HU7359(三亚-贵阳-兰州)航班在贵阳龙洞堡机场过站保障期间,有目的地为贵阳的旅客未及时下机,乘务组第一时间识别并妥善安排相关旅客下机。该事件得到及时处置,未对航班运行造成影响。海南航空感谢广大旅客的关注与理解,并表示将持续提升服务品质,保障旅客顺畅出行。
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审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因用人单位频繁在下班后安排线上会议和培训引发纠纷。劳动者王某表示,尽管上班期间已提供劳动,但下班后微信、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导致本应休息的时间仍被工作占据。最终,法院判决公司需向王某支付延时、休息日及法定节假日加班费共计1。9万元。
王某于2020年7月10日入职某工程公司,担任工程师,执行标准工时制。2023年6月30日,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随后,王某申请劳动仲裁,主张2020年7月10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的延时加班费3。2万元、休息日加班费4。9万元及法定节假日加班费3300元。
王某提交了钉钉线上参会记录、聊天记录截图和企业微信录屏以及自行制作的统计表等证据,显示公司在非工作日及工作日晚间多次安排线上活动。此外,公司规定如不参加这些活动需“自愿捐款”200元。公司辩称,根据劳动合同约定,加班需提前申请审批,且线上参会通常只需登录账号,员工无需发言甚至聆听,无法证明实际工作。“捐款”规定与参会无关。仲裁裁决未支持王某关于加班费的请求,王某遂起诉至法院。
北京二中院审理认为,王某提交的证据可相互印证,能够证明公司确实在工作时间之外安排了线上会议或培训。虽然公司辩称参会仅需登录且不强制参与、无需付出实际劳动,但相关活动确实由公司安排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王某作为员工具有服从的义务。所谓“捐款”规定进一步佐证了公司的强制性安排,活动本身挤占了他的休息时间和个人精力。鉴于王某主张的加班主要是在线参会、培训,且相关记录显示入会时间与会议开始时间并不相同,亦有部分会议入会时间大幅晚于会议开始时间,综合双方举证质证情况,法院最终酌定公司应向王某支付加班费共计1。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