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须做最坏打算:若俄罗斯解体,这块700万的土地,一定不能丢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最近几年,俄罗斯在俄乌冲突里的消耗不小,西方对俄罗斯的动作也一直没停。
这时候,有不少人开始讨论一个极端情况:如果俄罗斯真的走向解体,会对周边国家,尤其是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推测的结果是如果俄罗斯当真解体——
面积约700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一定不能丢。
并不是说我们要争夺这片土地,而是要从现实利益出发,分析怎么应对变局。
远东的“战略缓冲”价值
远东地区对中国的战略意义非凡,它作为“大国间缓冲带”,客观上也是我国东北方向的一道安全屏障。
像夹在中俄之间的中亚五国,它们的稳定性直接关乎中俄边境安全成本。
同样,如果远东地区保持稳定,那我国东北就不需要部署过多军事力量,可以把资源投到其他的方向。
因为两个大国之间如果有足够的中间地带,直接冲突的概率会大幅降低,但如果俄罗斯解体,远东出现权力真空,缓冲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是消失。
而且远东东边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南边是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这些地方本身就有美国的军事部署。
按照惯常逻辑来看,如果一个地方出现了治理真空,那外部势力就会用“维护秩序”“保护利益”等名义介入。
就像尼日尔,那里有不少铀矿,美国从2013年开始就在尼日尔有超过千名的驻军,帮当地训练部队、应对极端组织。
所以对中国来说,远东绝对不能乱,守住这个边界不是为了划分领土,而是为了避免外部军事力量影响我国东北核心区域安全。
资源合作下的安全考虑
另一方面就是远东地区的资源非常丰富,我国现在又是能源进口大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里有一大部分是从远东运输或者是来自远东的。
这种合作涉及到的不只是能源,而是管道建设,运输路线还有定价等一整套环节。
如果作为供应方的俄罗斯出现动荡,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不是资源本身的储备量,而是控制权是否会转移。
当下中国和俄罗斯能源合作使用本币结算的避开了美元波动的影响,这是中国和俄罗斯共同付出努力的结果。
如果俄罗斯解体远东出现了多个势力割据,或者是被外部资本介入,那么新的控制者还有可能会更改结算方式,甚至会大幅度提高价格。
从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来看,创造业发展的如此之快,是因为有稳定的原料供应。
远东地区的矿产资源通过边境贸易进入我国东北的工厂,能形成非常稳定的区域产业链,但产业链的运营也是在运输距离和稳定性双方因素作用下保证的。
如果一个环节出问题,那整个产业链都会断掉。
所以我们关注远东的资源,也是为了保证现在建成的管道能正常运行,保证边境口岸通关不受影响。
边界定局到风险预案
远东与中国的历史关联客观存在,但中俄通过2004年边界协定和2008年黑瞎子岛划界,用法律形式终结了边界争议。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交代,更是保证了双方后续合作的基础。
边界稳定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战略资产,它能够保证双方不需要在领土问题上消耗精力,把更多的资源投到经济互补上。
远东需要外部的投资和市场,而中国东北恰巧有成熟的产业能力,还有民间形成的华人社群和人民币结算习惯,这种方面的合作比任何协议都更要满足“经济绑定”的需求。
如果真的出现了极端的情况,我们需要主动维护在利益之下的共生关系,外交上要看新政权的承认标准是否有履约能力。
经纪上,给合作项目加“跨政权效力”条款,用这种方式实现商业规则对冲地缘风险。
另外,我们在军事上强化边境管控,也并不是针对特定势力,与其去把边境封的死死的,还不如提前做好疏通和管理。
把远东地区的动荡可能会带来的冲击转化成可以管理的流程,把“中国利益”转化为“区域共识”,降低我们单独应对“俄罗斯解体”这个可能性下的成本。
说到底,我们对远东的关注并不是揪着之前的“历史账”不放,而是根据现实利益和双方实际需求来用规则巩固现有的成果,制定预案应对可能会发生的变量。
参考资料
普京:俄罗斯的未来取决于远东地区发展 凤凰卫视
北京凤凰卫视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