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必有一战?美军拉上19国围堵中国,能扛住解放军东风导弹吗?
7月10日,随着美国空军300多架战机在太平洋上空集结,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东亚。
这场名为“重返太平洋”的军事演习,19国联手登场,规模可以说是冷战以来少有的大阵仗。
从日本、韩国到澳大利亚,整个第一岛链似乎都被层层武装,美国及其盟友努力营造出兵力压境的气氛。
五角大楼为此拨款5.3亿美元,这笔巨资背后,是美国对亚太局势的高度焦虑。
尽管外界不断渲染所谓“中美必有一战”的论调,中方在7月3日的北京论坛上依然明确表达了和平共处的立场。
但双方紧张情绪并没有就此降温。
实际上,这场军演透露出的技术细节才是关键——美军再也不敢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使出所谓“敏捷作战部署”,把飞机和人马分散到岛屿、高速公路甚至简易机场里。
过去推演显示,像关岛这样的大基地,一旦开打可能撑不过72小时,这令美军如坐针毡。
美国不仅靠拉拢盟友扩张声势——“重返太平洋”还和美澳“护身军刀”联动,范围南北横跨数千公里。
虽然声势浩大,实则盟友之间心照不宣地留了一手。
德国只是象征性派人,新加坡和泰国更避免碰触中美敏感点。
《防务新闻》干脆挑明:真正能与美形成保障性联盟的,也就是“五眼”成员。
所以看似热闹,其实多数国家是在表态,不是真刀真枪地深度捆绑。
另一方面,美军对中 ** 力的估算远比宣传更为警惕。
中国新航母福建舰即将入列,三航母时代近在眼前。
导弹方面,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早已突破传统防区,美方准备建设的“联合战区配送中心”,甚至成为对手精准打击的目标。
无人机群既能持续监控,也让美国分布式部署面临“藏不住、跑不掉”的风险。
技术上的升级与战术调整并不能完全解决美军的隐患。
战线一长,后勤跟不上,小毛病变成大麻烦。
一边是美军担心后备支持漏洞,一边却忙着把简易补给点扩散在岛链各处。
有意思的是,美国空军高层还要在演习里测试这些“港口”能否被快速摧毁,等于间接承认了一旦真正爆发争端,所谓的防御网很可能顶不住中国极速反应和火力覆盖。
结果来看,这场史无前例的军演,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战和秀肌肉,更像是一场巨额投入的信心疗法。
真正谁能扛住现实的冲击,并不是人数和装备砸下去就能保证的。
这一轮较量背后,是美方焦虑的自我强化,也是对区域格局变动的纠结回应。
美国的豪华阵容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协同,最终难逃形式大于意义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