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河南一批高校,签约!
河南百万高考生挤独木桥,本地高校国际化成救命稻草?
2025年初河南工程学院牵手国际传播中心,河南大学多学院推进跨国合作,但动辄数万的年学费和参差的教学质量让家长犯难。
河南高教正在用中外合作办学突围,但这剂药方恐怕治标难治本。
郑州大学领跑河南高校国际化,与30多国高校建立交换项目,学生能拿双学位证书。
河南大学八个学院开设合作专业,从会计到视觉设计全覆盖,去年还新增人工智能方向。
保研名额比普通专业多三成,英语授课直接对接雅思托福,表面看确实诱人。
实际课堂上外教频繁轮换,澳洲教材配本地教师翻译的情况不少见,有学生吐槽"四万八学费听了一学期网课录音"。
国际传播中心今年初与河南工程学院的合作倒是新思路。政校共建实训基地,外语学院带学生做工程翻译项目,比纯理论课程实在多了。但这类合作才刚起步,受益学生不足五百人。更现实的问题是学费门槛——河南城镇人均月收入刚过四千,合作办学年均收费2.3万-4.8万,抵得上全家半年收入。
看到某学院宣传"不出国门享受国际教育"就苦笑。真正的国际教育哪是请几个外教这么简单?郑大和河大国际班毕业生平均薪资比普通班高800元,但对比江浙沪同类项目差距明显。河南本地企业认的还是985文凭,海归背景在招聘会上不如一段实习经历。
合作办学当然不是原罪。但眼下更像是高校的创收项目,而非教育突围的良方。去年河大国际班转专业成功率仅11%,被课程压得喘不过气的学生想逃都难。与其包装国际化的空壳子,不如先把图书馆的英文藏书量提上去,外教合同签够三年。
百万考生需要的是实打实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是镀金的文凭工厂。当隔壁陕西三所高校真正引进QS百强院校课程体系时,河南高校还停留在换教材不换教法的阶段。国际化不是多招几个留学生就算数,让学生真正受益才是硬道理。
网友真实评论:
河南家长太难了。
掏空家底送孩子进国际班,
结果外教半年换三个。
双学位听着光鲜,
招聘时HR就问一句"雅思多少分"。
郑大合作项目算良心了,
至少能去莫纳什交换半年。
但普通家庭真供不起,
四年下来一辆车钱。
不如先把郑轻大的实验室设备更新下。
国际化喊得震天响,
学生做实验还要三人共用一台仪器。
今年表妹报的河大中美会计班,
录取分比普通专业低30分。
但算算学费差价,
这分数其实是用钱买的。
希望政校合作这种新模式能做实。
让学生真去国际传播中心实习,
比在教室里听外教念PPT强。
说到底还是本省高校实力不够。
要是河大自己就是国际名校,
何必搞这些弯弯绕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