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团意大利被抢后续:警方不管,驻意使馆回应,当事人崩溃
前言
意大利七月的阳光下,几十位中国游客刚结束上午的游览,正准备享用一顿地道的意式午餐。
然而,当他们仅仅离开大巴车半小时后,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瞬间僵住。车门洞开,车厢内一片狼藉,几十个沉重的行李箱竟然全部不见了。
随之消失的,是几十万的现金、电子产品、名牌包,以及一块价值二十多万的劳力士手表。
这短短半小时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半小时的午餐,换来一车狼藉
七月的意大利,阳光正好,一切都像是明信片里的样子。几十个中国游客组成的旅行团,刚刚结束了上午的游览,正沉浸在欧洲的浪漫光环里。
大巴车停在路边一家餐厅旁,大家说说笑笑地走进去,准备享用一顿地道的意式午餐。谁能想到,这短短半小时,竟是一场精心布置的陷阱。
等他们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地回到车上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钉在了原地。
车门敞开着,像是被猛兽撕开了一道口子,车厢里,行李箱像被剖开的鱼肚,里面的衣物、纪念品、电子产品撒了一地。
短暂的惊愕过后,是恐慌的清点。
一个年轻游客刚买的电子产品、新换的欧元现金和所有证件,加起来近两万块,全没了。
一位阿姨在巴黎专柜排队买的包,连同护肤品,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最惨的是一位老大爷,他在巴黎刚入手一块二十多万的劳力士,宝贝得不行,特意用好几层衣服包着,塞在行李箱最深处。
可现在,箱子空了,他眼前一黑,一口气没上来,险些瘫倒在地。
整个旅行团,几十号人的财物,从牙刷毛巾到名表珠宝,被洗劫一空,几十万的损失,就这样压在了这群异国异乡的游客心上。
说实话,这不像一场偶遇,更像一次精准的狩猎。
大家越想越不对劲。
这家餐厅的位置相当偏僻,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大巴车停放的角度,恰好是餐厅里的视觉死角,从窗户里根本看不到车的情况。
这简直是为小偷量身打造的作案地点。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一位游客无意中拍下的视频,就在他们进餐厅前,一个戴着头盔的男人,骑着一辆电瓶车,像苍蝇一样绕着大巴打转,不时停下来盯着车门看。
这个鬼祟的身影,在附近足足徘徊了二十分钟。
显而易见,这不是临时起意的见财起意,这是一场有预谋、有踩点、有计划的“精准打击”,窃贼对他们的行踪了如指掌,甚至可能算准了他们的用餐时间。
这群游客,在窃贼眼里,或许根本不是“人”,而是一头待宰的肥羊。
另外,一个更可怕的念头,像毒蛇一样钻进每个人的心里。
几十个沉重的行李箱,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被搬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个。这需要多快的速度?多大的动静?又是怎么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
除非,有内应。
这个猜想虽然冰冷,却最能解释眼前的诡异局面。
网络上,一些有过类似经历的华人也纷纷留言,直言这种“团灭式”盗窃,如果没有司机或导游的“配合”,几乎不可能完成。
他们是不是泄露了团队的行程?是不是故意把车停在了这个叫天不应的地方?是不是在窃贼动手时,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一时间,原本应该带领他们、保护他们的导游和司机,也成了怀疑的对象。
这种猜忌,比丢了钱财更让人心寒,整个团队的气氛,从惊慌变成了压抑的死寂。
然而,报警之后,才是真正绝望的开始。
意大利警察
丢失物品难以找回
大家报警之后,意大利警察倒是来得很快,但接下来的操作,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他们慢悠悠地拍照,不紧不慢地给每个人做笔录,有游客急忙提供自己被盗手机和耳机的实时定位,满心以为能顺藤摸瓜,可警察只是瞥了一眼,便没了下文。
一套流程走下来,面无表情,最后丢下一句“等消息”,便扬长而去。
“等消息”,等来的却是石沉大海。
求助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得到的回应也相当无奈,使馆没有执法权,只能敦促意警方尽快破案,并为旅行团开具了报失单,方便大家回国找保险公司理赔。
可理赔这条路有多漫长,多曲折,谁都清楚。
旅行社倒是承诺会统计损失,但问到具体怎么赔、什么时候赔,负责人就开始打太极,含糊其辞。
该事件发酵后,有一位华人博主说得更直白,他表示在意大利某些城市,针对游客的盗窃案,破案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小偷们早就摸透了警察“懒得管、管不过来”的脾性,所以才敢如此嚣张。
他们专挑中国团下手,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爱带现金,人生地不熟,怕麻烦,是“会走路的提款机”。
这话刺耳,却也揭开了血淋淋的现实。
行李没了,心情毁了,所有人都没了继续游玩的兴致,大家只想知道案子有没有进展,钱物能不能追回。
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导游小心翼翼地探问,要不要继续前往下一站。
见没人响应,他竟然拿出一份文件,让大家签署“自愿放弃参观”,以便他向公司交差。
这个举动,彻底点燃了所有人的怒火。
财物被盗,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作为负责人,不积极想办法追索,却先急着撇清自己的责任。那一刻,大家的心彻底凉透了。
护照
7月7日,这支身心俱疲的队伍终于回到了中国。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大家的护照由导游统一保管,这才没被一锅端,让他们能顺利回家。
一场精心策划的欧洲梦,最终的纪念品,竟然是空空如也的行李箱和一张没什么用的报案单。
这件事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有人同情,有人怒骂,也有人站在高地上一边指责游客“炫富活该”,一边告诫大家“出门要低调”,这些口水,像盐一样撒在受害者的伤口上。
诗和远方固然美好,可如果代价是被洗劫一空,那样的远方,还值得向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