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所985大学或将落户河南!“双一流”大学新校区今年首次招生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西安交大洛阳校区,就这么来了!消息已经确定,今年就开始招人。两所C9高校,就这样直接进驻河南。
河南每年高考的人数是多少?去年是125。8万。这里面,复读生的比例超过了40%。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每年都有几十万的学生选择再来一年。他们为什么这么选?全省只有一所211大学,顶尖高校在这里是空白的。
清华北大在河南的录取率,0。03%!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焦虑和等待。学生们挤破了头往外跑,想在省外寻找一个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
西安交通大学洛阳校区,首批计划招生1200人。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未来的规划是5000人的规模。加起来,第一批就多出来6200个名额。这6200个名额,直接投放在河南这个考生大省。
有人会问,引进的这些学校,带来的专业怎么样?西安交大这次落地的是机械工程,哈工大那边有材料学科。这些都是两所学校的王牌专业。不只是挂个牌子,是把看家的东西拿了过来。航空航天团队、机器人实验室,这些都会跟着过来。
这对河南本地意味着什么?
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省钱。一个学生去外省读四年大学,生活费、交通费算下来,十几万是有的。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学,这笔钱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引进高校,难道只是为了面子?
看看深圳的例子。哈工大深圳校区建起来以后,五年时间里,给深圳本地输送了2。3万名相关领域的人才。河南的制造业正在一个坎上,去年的技术人才缺口数字是47万!这个缺口怎么补?
把学校建起来,把实验室搬过来,学生在本地学习,毕业后就有可能留在本地。这是一种直接的循环。
河南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五。可是高校资源呢?旁边的安徽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北有七所双一流高校。河南自己,长期以来就是一所郑州大学。这种局面,和它的经济地位、人口规模,都不匹配。
总有人担心分校的水平问题,说什么“名校稀释论”。这种说法成立吗?看看昆山杜克大学,看看上海纽约大学。它们的办学质量,业内是有评价的。一个分校区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叫什么名字,而是看投入了多少真金白银。
钱投进去了吗?
河南省今年的高校专项经费,据说涨了60%。郑州大学最近也拿到了24亿的学科建设资金。这都是实打实的投入。
“高考移民”这个词,很多人不陌生。河南每年有18%的学生选择把户口迁出去,到别的省份参加高考。为什么?就是为了能有更高的几率上一个好学校。
如果省内有了同样水平的学校,还有多少人愿意费那么大周折?要是能把这18%的比例压下来,比建多少个产业园都有价值。
复读三年,复读四年,就是为了考出河南。这种故事,在过去几十年里,每年都在上演。当豫籍院士的数量,和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能形成一种正常的比例时,很多事情或许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