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截至6月底已布局近30家夜宵主题店,夏季新品同步上新 ,一岁半孩子确诊H
7月11日下午,海底捞在广州推出了全国第一家夜宵主题店。截至6月底,已在深圳、北京、上海、苏州、杭州、郑州等城市布局了近30家夜宵主题店。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市场反应积极,未来将在更多城市推出夜宵主题类门店。
针对6月至8月的夜宵黄金期,海底捞近期推出了多款夏季新品,包括锅底、涮品、小吃、饮品以及烧烤。重点产品有“跳水美蛙鱼火锅”锅底、“瀑布大鱿鱼片”和“瓜瓜派对”等涮品。此外,捞汁小海鲜、现烤牛羊肉串、麻辣小龙虾及青提艾尔精酿果啤等经典组合产品也进行了升级上新。为迎合夏季需求,海底捞还推出了“芭乐莓莓牛油果”饮品和“椰椰柚子冰激凌”。
研究者指出,一起家庭内HIV-1传播事件对艾滋病疫情防控提出新的挑战。婴儿出生后明明各项检查正常,却在16月龄时被确诊为急性期HIV-1感染。2025年4月,《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刊登了一篇论文,对该家庭内HIV-1传播感染事件进行了溯源调查。
调查显示,该家庭内传播事件的感染源头是幼儿父亲,他通过同性性行为途径感染HIV-1后,经异性性行为传播给幼儿母亲,后者通过母乳喂养迅速感染幼儿。最初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婴儿父亲并未透露有同性性行为史。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与免疫科负责人何云教授表示,这一事件反映出我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存在的新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和宣传,扩大HIV检测与筛查力度,督促高危人群摒弃侥幸心理,加强预防和检测。
据论文所述,该研究报道以幼儿为HIV-1感染的“先证者”,在我国较为罕见。“先证者”是指家庭中被医生或研究者发现的第一个患病个体。2023年10月,这名16月龄的幼儿因支气管炎到福建省某医院住院治疗,其间,幼儿的艾滋病筛查有反应,HIV-1核酸检测为阳性,病毒载量24100拷贝/mL。随后,幼儿的父母也在该院被确诊为HIV-1抗体阳性。
这家人长期居住在北京,同年11月9日,一家三口回北京进行感染溯源、进一步确诊以及展开治疗和随访监测。截至2024年1月5日,全家共进行5次随访,每次幼儿的病毒载量都远高于父母。
负责病例跟踪的相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佑安医院开展了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最初的调查显示,母亲在妊娠晚期和保留脐带血时,都做了艾滋病筛查,结果均为阴性,排除了宫内和分娩过程感染。确诊前幼儿一直通过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