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最大的受害者出现了
当“0元购”奶茶在社交平台刷屏,当合肥奶茶店因爆单被迫闭店,当郑州骑手日赚千元却累到脚不沾地——这场由美团、淘宝闪购、京东掀起的2025年外卖补贴大战,正以资本狂欢的姿态撕裂行业生态。表面看,消费者薅到羊毛、骑手赚到补贴、平台收获流量,但深究其本质,这场“三国杀”背后,商家、骑手、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正在为低价内卷付出难以承受的隐性代价。
商家:利润被压榨,生存空间逼仄
平台补贴的代价,最终由商家承担。美团7月5日单日订单突破1.2亿单的背后,是商家被迫参与“价格战”的困境:某奶茶店虽卖出1000单冰鲜柠檬水,但因需承担30%-50%的补贴成本,盈利不升反降;郑州益禾堂门店日常订单100余单,爆单日飙升至500单,却因人力、物料不足被迫闭店半小时;更有商家反映,平台未经通知将其纳入补贴计划,导致“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种“流量陷阱”正加速行业“劣币驱逐良币”——为压缩成本,商家不得不减少人员工资、使用低价原料,甚至牺牲食品安全。上海财经大学崔丽丽指出,当“参与补贴没利润,不参与补贴没订单”成为常态,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间将被彻底挤压。
骑手:健康权被漠视,职业尊严受损
骑手是这场战争中最直接的“工具人”。7月5日,美团骑手孙先生单日赚700元,王先生跑100多单赚1000元,但这些数字背后是40度高温下的连续奔波、日均16小时的工作强度,以及因超时扣款引发的交通违规。更讽刺的是,平台虽为骑手提供高温关怀金、阶梯奖励,却未解决根本问题:美团仅补贴50%养老保险,京东虽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但订单密度不足导致实际收入与美团相差无几。当骑手被算法逼到“用健康换收入”,当“超时免单”政策转嫁为骑手的考核压力,这种“以命换单”的模式,本质上是对劳动者权益的系统性剥削。
消费者:短期薅羊毛,长期被收割
消费者看似是补贴战的受益者,实则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7月12日,网友晒出“0元购”8杯奶茶的战绩,但这种狂欢背后是消费理性的丧失:为薅羊毛频繁下单,导致体重飙升、食物浪费;为使用优惠券被迫选择指定门店,增加取餐时间成本;更关键的是,当平台通过补贴培养用户“低价依赖”后,未来必将通过提高配送费、缩减优惠力度或算法操控市场来收割利润。摩根大通测算,若即时零售市场规模仅达预期一半,行业首年亏损将高达850亿元,这笔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网约车、团购行业的前车之鉴表明,低价内卷只会摧毁市场生态,让消费者失去选择优质服务的权利。
反论点审视:补贴战能否倒逼行业升级?
部分观点认为,补贴战可加速行业整合,推动服务标准化。例如,京东通过“品质外卖+低佣金”吸引中高端商家,美团通过“神抢手”项目优化配送路线,淘宝闪购依托阿里生态实现“电商+外卖”协同。但现实是,这些“升级”均建立在压榨商家利润、透支骑手健康、扭曲消费行为的基础上。更严峻的是,当补贴成为唯一竞争手段,平台将丧失创新动力——京东“0佣金”政策虽吸引商家,却因订单密度不足导致骑手收入下降;美团“秒提”服务虽提升用户体验,但背后是700万骑手的超负荷运转。这种“规模不经济”的扩张,终将因不可持续而崩塌。
破局之道: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监管部门已释放明确信号:市场监管总局多次约谈平台,要求停止“二选一”等不正当竞争,规范骑手权益与商家佣金;商务部《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元,但强调“高质量发展”而非“烧钱换增长”。平台需回归商业本质:对商家,应建立透明佣金机制,通过数字化工具帮助其降本增效;对骑手,需落实社保缴纳,优化算法减少超时压力;对消费者,应提供差异化服务而非单纯低价。例如,美团可借鉴京东品质外卖经验,淘宝闪购可深化与电商的生态协同,而非陷入“补贴-亏损-再补贴”的死循环。
当合肥奶茶店员因爆单崩溃大哭,当郑州骑手在高温下晕倒,当消费者为“0元购”奶茶发胖——这场外卖大战的“胜利者”,或许只有资本本身。但历史告诉我们,任何脱离商业本质的狂欢,终将付出代价。是时候让行业回归理性,让商家赚到合理利润,让骑手获得职业尊严,让消费者享受优质服务——这才是即时零售该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