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称外卖大战1天利润仅400元
奶茶店称外卖大战1天利润仅400元
当奶茶店主李斌在凌晨两点结束营业时,打印机吐出的订单小票已堆成小山,但账本上400元的利润数字却如同一记重锤——这场由美团、淘宝、京东发起的“外卖大战”,在制造出“日销千杯”的虚假繁荣表象下,正将餐饮行业拖入“赔本赚吆喝”的深渊。这场资本主导的流量狂欢,暴露出平台经济时代商业逻辑的扭曲与生态失衡。
分论点一:平台补贴的“甜蜜陷阱”正在摧毁行业根基
外卖平台以“0元购”“满25减21”等补贴制造消费狂欢,但成本分摊机制却让商家沦为“买单人”。据披露,商家需承担60%-70%的补贴成本,叠加15%-25%的平台抽成,导致单杯奶茶毛利被压缩至0.5元以下。济南世茂广场沪上阿姨店单日制作3000杯饮品,利润却不足千元;西安书亦烧仙草店主为借茶叶熬至凌晨两点,最终利润仅够支付员工加班费。这种“用利润换规模”的商业模式,本质是平台将获客成本转嫁给商家,而商家为维持现金流不得不饮鸩止渴。
分论点二:消费习惯的“价格锚定”引发长期危机
当消费者习惯“9.9元喝喜茶”“1元购沪上阿姨”后,行业价格体系已濒临崩溃。社交平台调研显示,68%的消费者表示“补贴结束后将减少奶茶消费”,43%认为“超过10元的奶茶不值得购买”。这种心理预期的改变,直接冲击了品牌溢价能力——奈雪的茶虽在补贴期间单店订单增长230%,但回归日常价后复购率骤降35%。更严峻的是,低价竞争迫使商家使用临期原料、缩减分量,某蜜雪冰城门店因“30杯无人认领饮品”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损害行业信誉。
反论点:平台与骑手确为短期赢家?
从数据看,骑手收入因订单激增翻倍,平台用户规模与市占率显著提升。但这种“虚假繁荣”难以持续:美团被曝单日补贴支出超2亿元,阿里本地生活业务年亏损达410亿元;骑手因高强度劳动导致交通事故率上升47%,部分城市已出现“骑手荒”。当补贴退潮,用户留存率将大幅下降——2024年茶饮行业单店GMV平均下滑12.1%的数据,已预示这场战争的终局。
驳论:商家“不参与即等死”的逻辑不成立
面对平台“二选一”压力,部分商家选择私域流量突围。厦门某寿司店通过社群运营将复购率提升至65%,避开外卖平台后单店利润增长30%;香飘飘因未参与补贴战导致上半年营收下滑12.21%,但其冲泡奶茶毛利率仍稳定在40%以上,远高于现制茶饮行业平均15%的水平。这证明,差异化竞争与供应链优化才是生存之道,而非盲目卷入价格战。
深层洞察:平台经济需回归“效率与服务”本质
外卖大战的本质是资本对用户心智的争夺,但短期流量无法掩盖长期生态危机。当行业利润率被压至3%以下(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当62%的商家表示“补贴结束后将关闭线上渠道”,这场战争已演变为多方共输的零和博弈。监管层需设定骑手单日接单上限、禁止平台强制商家参与活动,商家则应通过区域特色饮品、自动化设备降低成本。唯有从“价格内卷”转向“价值创造”,才能避免重蹈共享单车、社区团购的覆辙。
当李斌擦掉打印机上的奶茶渍,望着空荡荡的店铺自问“明天还要继续吗”时,这个问题的答案已不再取决于平台补贴的力度,而在于整个行业能否挣脱资本设定的“流量陷阱”,重建健康可持续的商业生态。毕竟,没有利润的繁荣,终究只是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