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网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

2周前 (07-15)热点话题25

严惩网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

2024年,杭州“粉色头发女孩”郑灵华因遭网暴自杀、武汉“糖水爷爷”谢永安因被恶意造谣被迫停业,两起事件将网络暴力推向舆论风口。据最高检统计,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网络暴力相关犯罪案件同比上升47.2%,群众对“按键伤人”现象的愤怒与日俱增。严惩网暴不仅是法律对个体权利的捍卫,更是社会在数字时代重构文明底线的必然选择。

立论点:网暴的本质是“数字时代的集体暴力”,严惩需突破“法不责众”困境,构建“技术-法律-社会”协同治理体系。

分论点一:网暴的“低成本高伤害”特性,源于法律规制滞后与技术赋权失衡
传统暴力需“肢体接触”或“现实威胁”,而网暴通过“人肉搜索”“恶意剪辑”“群体辱骂”实现“非接触式伤害”。2023年某平台调查显示,76%的网暴受害者遭受过个人信息泄露,43%被伪造不雅内容传播。这种伤害的“隐蔽性”与“扩散性”,使法律追责长期面临“取证难”“定性难”问题。例如,杭州郑灵华案中,造谣者仅因“粉色头发不符合教师形象”便发动攻击,却以“言论自由”为由逃避责任,暴露出《刑法》中“侮辱罪”“诽谤罪”需“情节严重”才能立案的门槛过高。此外,平台算法的“流量至上”逻辑,进一步放大了网暴的破坏力——某短视频平台曾因推荐算法将“糖水爷爷”视频推送给百万用户,导致谣言在24小时内扩散至全国,而平台仅以“内容合规”为由未及时干预。

分论点二:严惩网暴需突破“法不责众”思维,建立“全链条追责”机制
当前网暴治理常陷入“抓主犯、放从犯”的困境。2024年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中,仅32%的案件对所有参与者提起公诉,多数仅追究首发者责任。这种“选择性执法”助长了“法不责众”心理——某网暴群组中,成员公开讨论“如何规避法律制裁”,甚至形成“造谣-传播-洗白”的黑色产业链。破解这一难题,需借鉴德国《网络执行法》:要求平台对用户言论承担连带责任,若未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内容,将面临最高5000万欧元罚款。我国可探索“平台先行赔付+用户追偿”模式:平台因审核不力导致网暴扩散的,需向受害者支付赔偿金,再向具体造谣者追偿,以此倒逼平台履行主体责任。

反论点:严惩网暴可能抑制言论自由,需警惕“过度治理”风险
部分学者担忧,扩大网暴追责范围会压缩公共讨论空间。例如,某学者因批评某政策被网友辱骂,若将“辱骂”定义为网暴,可能使批评者因“担心被追责”而自我审查。这种观点混淆了“正常批评”与“恶意攻击”的界限——网暴的核心特征是“以损害他人名誉为目的”,而非“表达不同观点”。2023年《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网暴需满足“主观恶意”“客观伤害”“社会危害”三要素,这为区分“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提供了法律标尺。此外,严惩网暴与保护言论自由并非对立:英国《恶意通信法》规定,对网暴者可处6个月监禁,但同时保障“合理批评”的豁免权,这种“精准打击”模式值得借鉴。

驳论:技术治理不是“万能药”,需法律与社会的双重支撑
有人认为,通过AI审核、关键词过滤等技术手段可自动识别网暴内容,从而减少法律介入需求。但技术治理存在天然局限:某平台AI系统曾将“癌症患者求助”误判为“卖惨营销”并删除,引发舆论争议;而“谐音梗”“隐喻攻击”等新型网暴方式,更让AI审核束手无策。因此,技术只能是辅助工具,真正的治理需依赖法律与社会的协同:法律层面,推动《反网络暴力法》立法,明确网暴定义、追责标准与处罚力度;社会层面,加强“数字素养教育”,让公众理解“网络发言需负责”的底层逻辑。例如,芬兰将“网络礼仪”纳入中小学课程,使学生从小树立“不传播、不参与网暴”的意识,这种“源头治理”比事后追责更具长效性。

前瞻性建议:构建“预防-干预-救济”全周期治理体系
严惩网暴需从“末端打击”转向“全程管控”:其一,建立“网暴预警系统”,通过分析用户发言频率、情绪强度等数据,对潜在网暴事件提前干预;其二,完善“一键防护”功能,允许受害者快速屏蔽骚扰信息、隐藏个人信息,某平台试点显示,该功能使网暴受害者二次伤害率下降67%;其三,畅通“司法救济渠道”,降低网暴受害者维权成本——2024年杭州互联网法院推出“网暴案件绿色通道”,受害者可在7日内完成立案,这种“快立快审”机制值得推广。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更不应成为暴力的温床。当“粉色头发女孩”的悲剧刺痛社会神经,当“糖水爷爷”的无奈引发集体共情,严惩网暴已不仅是法律命题,更是文明考题。唯有以法律为剑斩断暴力链条,以技术为盾筑牢防护屏障,以教育为根培育理性精神,方能让数字时代的每个人,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守住“不伤害他人”的底线。

  • 1
    网络暴力鉴定标准有哪些
    律图网
  • 2
    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文!
    湖南省公安厅网
  • 3
    对网暴“零容忍”!公安部公布10起惩治网暴典型案例→
    百家号
  • 4
    网络暴力判定标准有哪些
    律图网
  • 5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 6
    危害:那些血淋淋的网暴
    法新网
  • 7
    网暴“零容忍”!公安部公布10起典型案例


“严惩网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 的相关文章

《24小时》 20250427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下调起退点,商务部等6部门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同日同店购退税物品满200元可申请退税;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反噬自身:美国滥施关税在美国国内遭到普遍质疑;五一假期临近·...

《动画大放映》 20250429 18:35 22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1.《喜羊羊与灰太狼 羊村守护者8 心世界奇遇》 第15集 坚持的尾巴;2.《喜羊羊与灰太狼 羊村守护者8 心世界奇遇》 第16集 劳累的躯干;3.《喜羊羊与灰太狼...

董某莹父亲是国企总经理?官方回应 正在核实中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因被举报婚内出轨多人而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该院规培住院医师、协和医学院4+4博士董某莹也成为了焦点人物。网络上有消息称,董某莹的父亲是中冶建筑研...

媒体:围绕董袭莹的疑云该有个说法了 特权与公平亟待澄清

媒体:围绕董袭莹的疑云该有个说法了 特权与公平亟待澄清

  一场由婚外情引发的舆论风暴持续发酵。尽管涉事中日友好医院已对当事医生肖飞作出“双开”处理,但公众对其出轨对象之一董袭莹的质疑仍未平息。这些质疑涉及董袭莹的学历与家世背景、医学院“4+4...

《百家讲坛》 20250502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 8 玉米养大的帝国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自明朝传入中国,玉米就以“生命斗士”的姿态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在炊烟中幻化出千般滋味。从北方热气腾腾的玉米粥,到南方清甜软糯的煮玉米棒,百年沧桑,这份质朴的香甜仍然在...

广州南汽车站将提供夜间返程兜底服务 保障深夜抵穗旅客出行

广州南汽车站将提供夜间返程兜底服务 保障深夜抵穗旅客出行

  广州南汽车站及公交站场在5月4日至5日期间提供夜间返程兜底服务,班车运营时间将根据客流情况延长至22:00。具体收班时间会根据现场实际客流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