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摄像机事件反转!完整视频曝光,原是记者故意激怒,吃相太难看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近日,湖南记者接到消费者投诉,质疑电缆公司质量不达标,记者前往采访寻找真相,却反遭公司老板怒砸摄像机。
这件事迅速引发了大众关注,网友们也纷纷要求严惩男子,还原事件真相,但没想到,仅仅一天过后,当4分钟完整视频曝光后,事件却突然出现了180度反转,网友评论更是一边倒。
那么该公司老板砸摄像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记者到底是受害者,还是为流量不择手段?
事发经过
这起事件发生在湖南长沙,一家名为丰旭线缆的公司,被消费者举报产品不合格。
举报人是一位农家乐经营者,他在装修过程中购买了这家公司的电缆,结果施工工人指出,线缆细得可疑,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验证产品质量,他再次购买两种型号的电缆,并寄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得到了“不符合国家推荐标准”的结论。
拿到检测报告后,这位消费者没有直接起诉,而是找来了媒体记者,想要通过舆论手段给企业施压,之后就出现了引发热议的砸摄像机事件。
视频中,记者们未提前预约,直接闯入正在正常运营的工厂,手持摄像机冲进老板谢某的办公室,围着他轮番发问。
面对突如其来的质询,谢某起初并未表现出敌意,而是多次表达了对记者的理解,并表示公司产品合格,如果有疑问可通过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检测,他愿意配合调查。
然而记者随即拿出检测报告举到谢某面前,要求他立即承认产品不合格,谢某接过报告浏览后表示质疑,称这份报告无法证明检测样品确为本公司产品,并再次建议通过正规渠道处理。
这番表达并不偏激,也没有回避问题,但现场几个记者却并未接受这样的回应,他们继续围追堵截,言语中夹杂着质问和否定。
同时摄像机也始终对准谢某面部,谢某一边回应,一边试图结束对话离开,但记者们紧随其后,步步紧逼。
在进入厂区大厅之后,谢某显然开始感到不耐,他第三次口头要求记者离开,并称企业正在正常经营,记者的行为已经影响到公司秩序。
他强调自己不认同这份报告,不代表拒绝负责,只是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不是接受如此没有边界的“围攻”。
结果某位记者情绪激动地喊道:“你确定你的产品合格?”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挑衅意味,谢某再次表示“可以随时接受检测”。
但记者们依旧不依不饶,继续追问,甚至有一名记者当场喊道:“你砸啊,我来作证!”
这句话,成了整个事件的引爆点,谢某情绪彻底失控,他直接上前抢过记者手中的摄像设备,重重摔在地上,设备零件四散,摄像机当场报废。
现场还有一名记者遭到碰撞,眼镜碎裂、牙龈出血、衣服被撕裂,混乱之中,有人报警,不久后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将谢某带走。
当天晚上,警方发布通报,谢某因涉嫌故意毁坏财物被刑事拘留,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如果毁坏财物价值超过5000元,已构成“数额较大”,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值得一提的是,媒体方表示受损摄像设备价值可能远超5万元,属严重损毁。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舆论也逐渐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人坚持认为企业负责人动手砸设备,行为粗暴理应严惩。
而另一部分人则在看完完整视频后,开始反思记者的采访方式是否越过了职业底线。
不该为流量不择手段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次合规合法的预约采访,记者们是在未取得许可、未提前沟通的前提下,直接进入企业内部,甚至冲进办公区域进行拍摄。
整个过程中,谢某至少三次表达希望通过正规渠道处理,同时明确拒绝继续接受采访,但记者们选择无视这些表达,一味施压挑衅。
记者的确拥有监督权,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他人权益,采访应该建立在尊重、平等、合法的基础之上,在没有执法权的前提下,媒体人不应以“正义”之名对他人实施“围攻式审讯”。
对比去年发生的合新高铁事件,新华社记者在调查铁路建设材料问题时,同样遇到极端阻挠,两名记者在施工现场被中铁七局员工扣留、抢夺手机并造成伤害。
对方甚至扬言:“我逮到你了,你走得了吗?”这起事件性质更为恶劣,直接对新闻安全构成威胁。
警方对此迅速展开调查,对涉事人员给予行政拘留7至13日处罚,中铁七局虽发布声明配合调查,却始终未就记者受伤致歉。
但该事件之所以获得舆论广泛支持,是因为记者行为合规、身份明确、目的清晰,不存在任何挑衅行为,仅仅是在履行职责。
这与湖南记者事件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依法依规采访却遭遇暴力袭击,另一边是未获许可强行进入企业、步步紧逼、激怒采访对象。
两者的本质差别,在于是否尊重采访边界,是否利用职业身份进行道德绑架。
社会尊重媒体,是因为媒体监督能揭露真相、守护公平,但尊重是双向的,记者也必须尊重采访对象的权益,不能一边用摄像机压迫他人,一边又高喊“我是正义”的口号,任何职业都有其底线,媒体人也不例外。
如今谢某已因冲动行为被刑拘,企业产品质量问题也正在接受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如果线缆确实存在不合格情况,企业自然难辞其咎。
可在法律判定之前,记者也不应擅自“定罪”,更不应用激将法逼迫对方“就范”。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个片段视频就能掀起巨浪,但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保持理性。
这件事也再次敲响了警钟,不是所有高举话筒的人都值得信任,不是每段被剪辑的视频都反映了全部真相。
信息来源:
2025-07-15 23:55 央广网 长沙警方通报“男子推搡记者砸坏摄像机”:刑事拘留
2025-07-16 00:23 极目新闻 “砸记者摄像机”被列为刑事案件,实探涉事公司:工人晚上仍在忙碌,不知当时发生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