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氏三兄妹起诉宗馥莉文书曝光 指控宗馥莉擅自转移信托账户资金!(杭州就娃哈哈事件
宗氏三兄妹起诉宗馥莉文书曝光。
【宗氏三兄妹起诉宗馥莉文书曝光】近日,香港高等法院一纸诉讼文书将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馥莉推至舆论风口浪尖。三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原告——宗继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宗继盛(Jerry Zong)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要求冻结宗馥莉名下汇丰银行账户内18亿美元资产,并追讨其父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家族信托权益。这场涉及巨额财富、血缘争议与家族企业控制权的诉讼,揭开了中国民营企业家代际传承中鲜为人知的隐秘篇章。根据香港高等法院披露的诉讼文书,2024年12月30日,宗继昌等三人已向法院递交诉状,指控宗馥莉擅自转移信托账户资金。法院依据《高等法院条例》第21M条,于同日发出临时禁止令,要求宗馥莉及关联公司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建昊企业有限公司)不得处置香港汇丰银行账户内资产。该账户系宗庆后生前设立的家族信托核心账户,截至2024年初余额约18亿美元,但截至2024年5月31日,已有108。5万美元被转出。原告方要求宗馥莉在7日内履行四项告知义务:披露账户最新余额、说明108。5万美元资金去向、提供2024年2月2日以来资产流动明细,并解释账户内18亿美元资产的替代物或可追踪收益现状。诉讼文书显示,原告已向法院申请调取宗庆后2023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血液样本,拟通过DNA鉴定确认血缘关系。原告律师在法庭文件中披露,宗庆后曾于2003年指示财务团队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家族信托,承诺为三名非婚生子女每人设立7亿美元信托基金,资金来源为娃哈哈集团未来分红。然而,截至2024年初,账户余额仅18亿美元,且存在资金转出记录。原告指控宗馥莉利用控股地位,将本应注入信托的娃哈哈分红转移至个人控制的企业。
对此,宗馥莉代理律师提交两份关键证据:其一为宗庆后2020年签署的遗嘱副本,明确将“境外全部资产”留予宗馥莉一人;其二为娃哈哈集团2023年海外业务预算报告,证明108。5万美元转账系支付越南工厂设备尾款,并附有完整合同及发票。律师强调,根据《信托法》第8条,设立信托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原告未能提供宗庆后签署的信托契约等法定文件,信托有效性存疑。
诉讼文书揭示,三名原告母亲为杜建英——娃哈哈集团前党委书记、进出口业务负责人,被内部视为宗庆后的“左膀右臂”。据原告提交的出生证明显示,宗继昌出生于1989年,宗婕莉出生于1998年,宗继盛出生时间存在争议(一说2006年,一说2017年)。原告律师声称,宗庆后晚年曾在私人场合承认三人血脉,并口头承诺“不会亏待”,但遗嘱见证人清一色为娃哈哈高管,无家族成员签字,程序存在瑕疵。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民法典》第1071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继承权,但需通过DNA鉴定或生前抚养证据确认亲子关系。若鉴定成立,原告有权主张信托权益及股权继承;若证据不足,则可能面临败诉风险。目前,香港法院已延期至2025年9月裁决,等待杭州中级人民法院的DNA比对结果。
除信托纠纷外,三名原告已在杭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确权之诉,要求分割宗庆后持有的娃哈哈集团29。4%股权。按当前市值计算,该部分股权价值超200亿元人民币。原告律师透露,宗庆后生前曾通过境外公司间接持有娃哈哈关联企业股份,并通过“杜建英系”企业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宗馥莉自2024年8月接任董事长后,已启动大规模人事调整,四位宗庆后时代核心高管被清退,取而代之的是其亲信团队。与此同时,宏胜饮料集团(宗馥莉全资控股)在天津、怀化等地新增18条生产线余省份经销商渠道。法律专家分析,若原告胜诉,娃哈哈股权将形成“国资+宗氏子女+职工持股”的分散格局,可能引发战略方向频繁调整。
这场家族内斗已对娃哈哈商业运营产生实质性影响。据全国工商联饮料业商会调研,2025年7月以来,已有3家省级代理商暂停进货,担忧股权变动影响供货稳定性。消费者层面,社交媒体上出现“宗师傅AD钙奶”等仿冒产品,其核心团队均来自娃哈哈离职员工。
面对舆论质疑,娃哈哈集团仅回应称:“家族内部事务,与公司运营及业务无关联。”然而,宗馥莉的“铁腕改革”仍备受争议:2025年初,她将387件“娃哈哈”商标转移至个人控股公司,引发国有资产流失担忧;关停“杜建英系”工厂导致千名员工失业,部分老员工年终奖被削减60%。
这起诉讼暴露出中国民营企业在代际传承中的普遍困境。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指出,宗庆后生前未通过遗嘱、信托等工具明确财产分配意愿,导致身后埋下巨大隐患。数据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中,仅30%设立家族信托,而涉及非婚生子女的继承纠纷,平均诉讼周期长达5年,成本占遗产总额的15%-20%。
“血缘可以秘密延续,但财富传承永远需要阳光下的制度。”陈凯强调,企业家应尽早借助专业工具规划遗产,避免“人走茶凉”的悲剧重演。对于娃哈哈而言,这场诉讼不仅是法律战,更是一场关乎企业存亡的信任保卫战——在创始人离世17个月后,宗氏家族能否守住这份价值千亿的商业帝国,仍是一个未知数。
以上就是【宗氏三兄妹起诉宗馥莉文书曝光】相关内容,了解最新热点资讯请关注今日热点资讯__实时热搜榜_热点话题_热点关注_今日热点新闻事件。
杭州就娃哈哈事件成立专班!
【杭州就娃哈哈事件成立专班】7月17日,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证实,针对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后引发的家族内部权益争夺、商标转让争议及国有资产安全等问题,已成立专项工作专班介入处理。这场涉及国资、家族、员工及国际资本的复杂博弈,正将中国饮料行业龙头推向舆论风暴眼。自2024年2月宗庆后病逝后,娃哈哈家族内部矛盾持续发酵。2025年7月,三名自称宗庆后“私生子女”的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割宗庆后持有的29。4%娃哈哈集团股权及18亿美元跨境信托资产。原告方披露的信托文件显示,该账户设立于2015年,资金通过开曼群岛、BVI等离岸公司流转,存在规避监管嫌疑。与此同时,宗馥莉被指加速“去娃哈哈化”布局。2025年1月,娃哈哈集团申请将387件“娃哈哈”商标转让至宗馥莉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引发员工维权。据娃哈哈员工维权委员会披露,商标初始登记在集团公司名下,但宗馥莉方试图通过未获国资方同意的转让程序,将品牌资产转移至体外公司。工商信息显示,娃哈哈集团第一大股东为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但实际掌控资产与利润占比不足0。4%。据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集团总资产58亿元中,体外公司体系资产达370亿元,净利润47亿元。这种“体内输血、体外造血”模式,通过代工链条实现利润转移:原料采购差价:娃哈哈集团以高于市场价20%向宏胜集团采购PET瓶,2023年单瓶差价达0。2元,按年产量5亿瓶计算,年利润转移超1亿元。销售渠道私有化:2024年华东地区经销商被强制转签至宏胜系子公司,使后者利润率从15%跃升至22%,娃哈哈集团仅获取代工费。产能倾斜:宗馥莉关闭18家非宏胜系工厂,将三分之一产能集中至宏胜集团,形成事实垄断。
娃哈哈的产权困境可追溯至1996年与法国达能的合资风波。当年达能通过“阴阳合同”试图低价并购非合资公司,虽在2007年仲裁中败诉,但暴露出中方股权界定模糊问题。1999年股改时,国有股权转让款以低息借款形式留存集团,职工持股会每年分红超0。8元/股,而上城文商旅持有的2。42亿股长期未获实质收益。
2025年商标争夺战中,宗馥莉方被指复制达能策略:通过合资公司稀释品牌价值。例如,与某国际品牌合作的新品仅标注“娃哈哈监制”,削弱品牌溢价能力。法律专家指出,这种“影子公司”架构既规避监管,又便于利润转移,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成立的专班,需同时应对三大挑战:股权结构重构:协调国资方、宗馥莉及职工持股会三方利益,防止“空壳化”加剧。据知情人士透露,专班正核查1999年股改协议中未收取的国有股权转让款,可能启动重新评估程序。商标权属厘清:依据2007年杭州仲裁委员会裁决,“娃哈哈”商标所有权归集团公司所有,但需解决2025年转让申请的法律效力问题。国资方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异议,要求终止转让程序。跨境信托监管:针对18亿美元离岸信托,专班正联合税务、外汇管理部门调查资金流向,评估是否存在偷逃税款或违规转移资产行为。
娃哈哈事件暴露出中国民营企业传承中的共性问题:产权界定滞后:早期集体企业改制中,管理层权益未通过股权明确,导致后续争议。公司治理缺陷:家族成员直接介入经营,缺乏独立董事制度,易引发利益冲突。监管盲区:体外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现有审计制度难以穿透核查。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娃哈哈的困局不是个案,当企业规模超过千亿时,任何产权瑕疵都可能被资本放大。建议建立民营企业传承专项法规,强制要求家族企业设立独立信托基金管理核心资产。”娃哈哈集团位于清泰街的老总部大楼仍大门紧锁,而30公里外的新总部里,宗馥莉团队正推进宏胜集团IPO计划。这场涉及国资、家族、员工及国际资本的博弈,或将改写中国民营企业传承史。
以上就是【杭州就娃哈哈事件成立专班】相关内容,了解最新热点资讯请关注今日热点资讯__实时热搜榜_热点话题_热点关注_今日热点新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