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发声的宗庆后弟弟曾抄袭AD钙奶
宗庆后胞弟宗泽后近期因“益品宗师AD钙奶”事件再度陷入舆论漩涡。这款由宗师傅饮料公司推出的产品,从包装设计到广告语均与娃哈哈经典单品高度相似,而宗泽后作为宗师傅的股东,其过往多次“蹭娃哈哈热度”的行为被重新审视。这场围绕家族企业、品牌创新与商业伦理的争议,暴露出中国民营企业传承中的深层矛盾。
核心争议:模仿还是创新?
宗师傅AD钙奶的白色瓶身、绿红配色标签及220毫升容量,与娃哈哈产品几乎一致,其“一代宗师两代情”的广告语更被质疑消费宗庆后家族情怀。尽管宗师傅总裁赵方宸声称“AD钙奶是品类,需更多企业参与”,但市场数据揭示了残酷现实:娃哈哈AD钙奶占据同类产品60%以上市场份额,而宗师傅上线4个月仅实现5000万元回款,且未进入主流电商平台及线下商超。这种“形似神不似”的模仿策略,本质是利用消费者对娃哈哈的品牌认知降低市场教育成本,属于典型的“搭便车”行为。
历史回溯:宗泽后的“蹭热度”前科
宗泽后并非首次陷入此类争议。2022年,其控制的娃茅酒业推出“娃茅酒”,从名称到包装均暗示与娃哈哈关联,最终被娃哈哈公开否认;2023年,其担任董事的贵州宗盛刺梨产业公司因未经授权使用“娃哈哈 宗盛商业”标识被罚款80万元。这些事件与当前AD钙奶争议形成呼应,暴露出宗泽后商业模式的惯性——通过关联知名品牌快速获取市场关注,却忽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值得注意的是,宗泽后在宗师傅的持股比例达10.47%,并拥有51%表决权,其商业决策直接影响公司战略方向。
家族恩怨:传承中的权力博弈
宗泽后与侄女宗馥莉的矛盾公开化,为事件增添了家族内斗的戏剧性。2024年宗馥莉辞职风波期间,宗泽后曾在朋友圈直言“她火力全开、锋芒毕露,应了古语:刚易折”,并批评其改革措施“让老员工难以适应”。这种评价折射出两代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理解的分歧:宗庆后时代强调“家文化”,通过干股分红、终身雇佣制维系员工忠诚;而宗馥莉推行的绩效考核、取消干股等举措,旨在打破“大锅饭”现象,激发企业活力。宗师傅的崛起,恰逢娃哈哈内部改革期,其核心团队80余人均为娃哈哈老员工,这种“集体出走”现象,实质是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碰撞的产物。
行业反思:模仿者的生存困境
从商业逻辑看,宗师傅选择AD钙奶作为首款产品并非偶然。该品类拥有1600亿元市场空间,且娃哈哈占据主导地位,新入局者若能分得5%份额即可实现80亿元营收。然而,宗师傅的“竞优路线”遭遇现实挑战:其产品售价2.07元/瓶,高于娃哈哈的1.35元/瓶,在价格敏感型市场缺乏竞争力;同时,其宣称的“2025年50亿元销售目标”被行业人士质疑夸大,吾尚食品创始人倪永康直言“数字有水分”。更关键的是,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远高于产品相似度——娃哈哈AD钙奶承载着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这种情感联结难以通过简单模仿复制。
破局之道:创新才是唯一出路
宗师傅的困境,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传承中的普遍问题:当第一代创业者退场,继任者若缺乏创新勇气,往往陷入“模仿-争议-衰落”的循环。对比娃哈哈的转型路径,其通过推出无糖版AD钙奶、联名国潮IP等方式焕新品牌,2024年业绩重回700亿元巅峰,证明唯有持续创新才能穿越周期。对于宗师傅而言,若想摆脱“山寨”标签,需在产品配方、包装设计、营销模式上形成差异化优势。例如,可针对健康消费趋势推出低糖、高钙版本,或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溯源,以技术壁垒构建品牌护城河。
宗泽后与宗师傅的争议,本质是传统商业思维与现代市场规则的碰撞。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严格的今天,任何试图通过模仿走捷径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而言,真正的传承不在于血脉延续,而在于创新精神的传递——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一代创业、二代守成、三代败落”的魔咒,实现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