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猛不猛,就看入伏”,今日入伏,今年立秋后还要热多久?
导语:“秋老虎猛不猛,就看入伏”,今日入伏,今年立秋后还要热多久?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今天是公历7月20日,农历六月廿六,是今年三伏天“入伏”的日子,你那边天气情况如何呢?我们大连这边今天有雨,显得闷热潮湿。
今日入伏!那么,今年的三伏天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从时间表上来看,今年初伏从7月20日开始,至7月29日结束;中伏从7月30日(庚子日)起,到8月8日结束,共10天;8月7日立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庚戌日),末伏从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18日,8月19日出伏。
由此可见,今年三伏天共计30天,相较近十年常见的40天“长三伏”,今年算是“最短”三伏天。
其次,近十年三伏天,最早入伏是2021年和2023年,都是7月11日“入伏”,而今年是7月20日入伏,是近十年“最晚”入伏。老话说,“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意味着今年三伏天期间可能会比较炎热。
此外,古代民间规定,末伏规定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里,因此,只有立秋逢庚日才叫“伏包秋”;一般情况都是末伏在立秋之后,俗称“秋包伏”。老话说“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意味着今年的秋老虎可能会比较猛,立秋后天气还会很热。
今日入伏,在民间有“秋老虎猛不猛,就看入伏”的讲法,什么意思?今年立秋后还要热多久?下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说的!
一、入伏逢单冷飕飕,入伏逢双秋老虎
这句农谚不难理解,大意是说,如果当年“入伏”这天是农历单数日期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立秋之后冷天会来得早;如果当年“入伏”这天是农历双数日期的话,则往往立秋后可能会出现较强的“秋老虎”天气,比较炎热。
今年入伏是7月20日,对应的农历日期是六月廿六,属于“双数日期”。意味着,今年立秋后“秋老虎”可能会比较猛,天气炎热。但要注意,防范秋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其实,大家也不用担心,这句农谚只是古人根据当时条件下的一种“经验之谈”,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作为判断现代天气的主要依据。
现代气象学认为,“秋老虎”的形成主要与副热带高压在秋季的活动有关。当副热带高压在秋季南退过程中,出现北抬的情况,就会导致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形成“秋老虎”天气 。所以,我们只要留意天气预报,以当地的预报为主,参考农谚,进行综合判断即可。
二、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民谚里说的“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判断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立秋的时间点在中午12点之前,还是在中午12点之后。12点之前的为“早立秋”,12点之后的为“晚立秋”;另一种说法是按照农历的月份来区分,农历六月立秋为早立秋,农历七月立秋为晚立秋 。
今年立秋在农历闰六月十四,已经过了农历六月了,显然是“晚立秋”。
按照这句农谚的说法,今年立秋后还可能会比较炎热,“秋老虎”现象比较明显。
三、雨淋伏头,晒死牯牛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入伏当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后续天气会非常炎热,反之,亦然。
今日入伏,你那边今天下雨了吗?假设今年入伏当天下雨了,按照这句农谚,后续高温天气可能会比较酷热。
当然,这只是古代民间的判断方法,按我们现在的认知,入伏当天是否下雨,并不能直接决定整个三伏天以及立秋后的气温走势。并且,天气系统是动态变化的,一场降雨可能只是短期的气象现象,无法影响长期的大气环流和热量分布 。
因此,这句农谚我们简单作为参考即可,不能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还是要以当地的天气预报为准。
四、秋包伏,热得哭
上面已经说了,今年是“秋包伏”的格局,按古人的经验总结,立秋后高温天气将持续,人们可能还会热得难受。
从现在气象学知识上来看,立秋后太阳辐射依然较强,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如果,立秋后副热带高压仍然强盛的话,那么就会维持高温天气 ,“秋老虎”现象明显。
那么,今年立秋后还要热多久?
首先,从农谚上来看,今年是“秋包伏”,立秋之后还有2天中伏和10天末伏。这样一来,立秋之后至少还可能要热上12天左右。
其次,现代气象科学的预测来看,今年夏秋季节,我国华北、黄淮等地的高温日数可能比往年要多,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高温热浪。
预计,到8月下旬至9月上旬,副热带高压可能会再次北抬,江南、华南等地可能会遭遇第二轮高温,持续时间可能不会太短。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北方地区要注意可能出现的“旱涝急转”,南方则要防范高温和雷暴交替出现的极端天气。
从历史数据来看,近十年我国出现明显“秋老虎”的年份占比约60%,其中2017年、2020年和2023年表现尤为突出 。今年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共同作用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更需警惕“秋老虎”可能带来的影响。
预计,今年立秋过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还很强势,这种高压系统会带来持续的晴热天气,导致中东部地区像被罩在蒸笼里一样。而且今年从夏至到立秋这段时间气温相对较高,天气炎热,地面积累了大量的热量,到了末伏会集中释放出来,甚至有可能会超过三伏天中期的炎热程度 。
今日入伏,您那边的天气情况如何呢?您认为今年立秋后还要热多久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今日入伏##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