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远东发生强震 核潜艇基地恐遭破坏 海啸威胁逼近及北京密云极端天气实属罕见 持续
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信息,2025年7月30日7时24分(北京时间),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发生8。7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沿岸观测到高达3至4米的海啸波。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指出,本次地震的震中距离俄罗斯海军维柳钦斯克基地不远,该基地可能遭受海啸威胁。维柳钦斯克基地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方向最重要的核潜艇基地,位于堪察加半岛南侧,向东直面太平洋,设施完善,驻有“北风之神”级和“亚森”级等各类先进核潜艇。它与摩尔曼斯克的加吉耶沃核潜艇基地分别位于俄东西两个方向,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分散、配置均衡的战略布局。震中距俄罗斯核潜艇基地约120千米。
“北风之神-A”级核潜艇是“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的改进型,具有更完善的机动系统、定深悬浮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可携带16枚能搭载核弹头的“布拉瓦”导弹,是俄罗斯“三位一体核打击”手段中的重要一环。“亚森-M”级是俄罗斯最先进的多用途攻击核潜艇,具有噪音小、打击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能够携带“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执行反潜、反舰、对陆攻击、战备警戒等任务,美国方面认为“亚森-M”的性能可与“弗吉尼亚级”媲美。
2021年,俄海军宣布,远东堪察加半岛维柳钦斯克基地用于停放新潜艇的码头和泊位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新设施配备供水、供电和蒸汽系统,为潜艇提供安全保障。维柳钦斯克基地50米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潜艇掩体已完工,可抵御普通炸弹和导弹攻击,还能应对核打击威胁,大幅提升舰艇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该基地还有防波堤等设施,并且处于内湾,大部分潜艇停靠的码头都是浮动码头,可以部分缓解海啸冲击,减少损失。
本轮强降雨暂时告一段落,但下午至傍晚仍有强对流天气,需注意防范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雨。
自7月23日以来,北京持续出现强降雨。此次降水有以下特点。
持续时间长,从7月23日开始,截至29日11时已持续147小时。相比之下,北京“23·7”极端强降水过程持续了83小时。
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山区,尤其是北部山区。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10。4毫米,而密云区、怀柔区和平谷区的平均降水量分别为366。6毫米、229。9毫米和347。9毫米。
降水分布不均且山区短时雨强大。密云区累计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郎房峪,达到573。5毫米;平谷区北水峪累计最大降水量为511。2毫米;怀柔区北湾累计最大降水量为448。2毫米;延庆区郭家湾累计最大降水量为381。2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怀柔东峪,达95。3毫米,属于特别极端的情况。
此次降水极端性强,属于极端强对流天气。26日午后到夜间,在北京的密云、怀柔、延庆三个区都出现了小时降水量超过80毫米和3小时降水量超过180毫米的站点;28日凌晨,密云再次出现3小时超过180毫米的站点。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标准,这类极端强对流天气的精准预报目前依然是世界性难题,还需继续加强预报预警能力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