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35万存款被清零了 银行擅自扣划引争议及杭州某办事单位电话被悬放 服务短板引
7月30日,“市民在银行存款35万取款时余额为0”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原来,银行发现该市民为连带保证人后擅自扣划其存款用于偿还担保债务。
事情要从2013年说起。当年,江苏的康某曾为赵某向银行的20万元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因赵某到期未还款,银行起诉后虽获生效判决,但未执行到位。2024年,康某在该银行存入35万元(定期存款,拟用于儿子结婚),银行发现后擅自扣划该笔存款以偿还担保债务,导致该账户清零。
康某认为银行擅自且超额扣划,遂诉至法院,要求退还超额划扣部分9万余元,并赔偿35万元定期到期利息。法院审理认为,银行与康某存在存款合同关系,银行负有保障储蓄安全的义务,其越过司法程序擅自扣划行为违法。最终判决银行退还康某超额扣划的9万余元,并赔偿其到期利息3000余元。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银行违法了,有人质疑为什么没有账户密码也能扣划,有人则提醒不要随便为别人担保。那么,银行是否有权未经司法程序擅自扣划保证人的存款?银行擅自扣划行为是否构成违约或侵权?会有何法律后果?保证人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杭州某办事单位电话被悬放 服务短板引市民不满!在杭州生活了十年的蔡先生站在余杭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看着那部被悬放着的电话听筒,满脸难以置信。昨天上午,他连续拨打该中心电话近三小时始终提示占线,下午冒雨赶到现场,却发现了这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工作人员竟将电话听筒悬空放置,让所有来电无法接入。
7月30日,蔡先生因发现医保断缴,从上午8点50分开始拨打余杭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电线分,电话始终提示占线繁忙。顶着午后大雨,他来到余杭区政务服务中心18楼的办公室,推门而入的瞬间恍然大悟——电话听筒并未归位,而是被悬放在机身一旁。
更让蔡先生不满的是工作人员的态度。办公室人员查询后告知其缺少深圳的停保材料,而蔡先生早在6月中旬就完成线上申请并通过审核。令他困惑的是,期间从未接到任何材料不齐的通知。“我在现场待了15分钟,电话一直悬放着,没人接打电话,感觉就是故意的。”蔡先生愤而通过12345投诉。
面对舆论压力,7月31日余杭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作出回应。对于电话占线问题,解释为“网络故障导致AI系统失灵”——该中心因咨询量大,设置了AI自动回复系统。至于悬放听筒的行为,负责人声称是“工作人员午休时放置,下午办事群众来得早,未及时放回”。这一说法却与蔡先生的实际经历存在明显矛盾。“我是下午2点20分到达,办完事约2点40分离开,已是上班时间。”蔡先生表示,电话就在工作人员手边,却始终未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