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潮下的隐患:“七巨头”的轻资产模式正被颠覆 巨资投入改变商业模式
AI热潮下的隐患:“七巨头”的轻资产模式正被颠覆 巨资投入改变商业模式!过去两周,美国多家科技巨头公布了强劲的第二季度业绩,这得益于整个行业对人工智能的广泛接纳。然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人工智能热潮背后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在芯片、数据中心和其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的巨额支出正在耗尽企业的现金储备。
这一现象凸显了人工智能热潮背后的隐性风险。虽然没有人怀疑人工智能长期提升增长和生产力的潜力,但支撑这一热潮所需的大量资金可能会给企业和资本市场带来压力。自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美国信息处理设备的投资规模经通胀调整后增长了23%,而同期GDP仅增长6%。今年上半年,信息处理投资贡献了美国整体1.2% GDP增长率中超过一半的增长。这些数字表明,在消费者支出停滞不前的情况下,AI领域的支出已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图形处理单元(GPU)、存储芯片、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上,用于训练和运行大语言模型(LLM)。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建筑、土地和电力支持。如此巨大的资本投入正在改变美国科技巨头们的商业模式。多年来,投资者喜欢这些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的“轻资产”化——通过知识产权、软件和具有“网络效应”的数字平台等无形资产赚取利润。用户涌向Facebook、谷歌搜索、iPhone和Windows是因为其他用户也在使用。这意味着科技巨头们几乎不需要额外的建筑和设备成本就能实现收入增长,从而成为现金制造机。
这一趋势可以通过“自由现金流”指标体现出来,该指标大致定义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减去资本支出,并排除可能扭曲净利润的非现金减值费用等项目。例如,亚马逊曾表示其财务重点是自由现金流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从2016年到2023年,Alphabet、亚马逊、Meta和微软的自由现金流和净利润大致同步增长。然而,自2023年以来,两者开始出现明显分化。根据FactSet的数据,这四家公司的合并净利润较两年前增长73%,达到910亿美元,而自由现金流则下降了30%,至400亿美元。苹果虽然在资本支出方面相对保守,但其自由现金流也开始落后于净利润增长。AI热潮下的隐患:“七巨头”的轻资产模式正被颠覆 巨资投入改变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