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揭穿金融隐性腐败“新画皮” 透视隐蔽交易手法
金融领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是反腐倡廉的重点领域。近年来,金融领域的隐性腐败出现了新苗头。有的通过看似合法的市场交易,利用“层层嵌套”为腐败披上“隐身衣”;有的通过“资金掮客”以专业手法在行贿者和受贿者之间设置交易“隔离墙”,实现贿金的辗转腾挪。业内人士建议,运用大数据和部门协同等手段,加强监督穿透力,让金融隐性腐败无处藏身。
调查发现,随着金融反腐力度加大,腐败分子以权谋私的手段愈加隐蔽。从直接打招呼、通关系,到在暗示、默许中操纵项目,如今更“进化”到利用一些公开场合在“心照不宣”“心领神会”中完成事项转托。某地纪检监察部门查处一起金融机构负责人利用职务影响力以权谋私案件时发现,这名涉案人喜爱体育运动,通过组织球赛等方式,打着“银企合作”的口号,将不法商人引荐给自己的下属、同事。虽然领导从未直说要关照或支持某商人,但在这些场合总带着他来,下属自然会在决策时顺应领导的暗示。这种利用职务影响力行权的方式非常隐蔽,一旦案发,腐败分子往往以“对请托事项不知情”“没有受贿的主观意图”等为借口逃避处罚。
此外,有的金融领域腐败分子还善于利用专业知识,通过看似合法合规的市场化交易掩盖腐败。某金融机构负责人帮助请托人获得融资贷款后,并不直接收钱,而是以特定关系人名义投资请托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一定比例股权。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又通过“股权收购”“免除借款”等市场化交易手段,将投资款悉数抽回,却又保留该项目的股份,完成全部利益输送。整个交易过程看似正常的股权投资、转让、收购等商业行为,但实际却通过层层包装、嵌套,将股权投资款交叉化、模糊化,企图浑水摸鱼。如果不掌握相关人员的资产和交易方式,单从资金关系上很难确定资金性质是单纯的市场化投资还是变相的利益输送。媒体:揭穿金融隐性腐败“新画皮” 透视隐蔽交易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