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Manus技术交流 > 正文内容

拒绝再被带节奏,这4点内容帮助你全面了解关于Manus的基本问题

1个月前 (03-15)Manus技术交流101

近期,一款名为Manus的AI产品引发了广泛关注,甚至被冠以“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的称号,一时间舆论热度居高不下。然而,在众多自媒体的热捧与争议声中,Manus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它是否真的如宣传那般强大,又是否真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作者凭借其多年的产品经理经验和对AI领域的深入研究,将为你拨开迷雾,从多个角度剖析Manus的真相,帮助你在喧嚣的声音中保持理性,全面了解这款备受瞩目的AI产品。

“一夜爆火”?

“体验炸裂”?

“现象级”甚至宣称“又一个国运级”?

更夸张的连“拳打ChatGPT,脚踢Deepseek”都喊出来了?

如果近几天各位有关注AI相关的信息,应该都会被上面这样的标题刷屏。没错,这些都是各路自媒体们对于3月6日发布的AI产品——Manus的各种评价。

那么,这款被冠以“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的AI产品,究竟是何方神秘?它为什么会引起关注?其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在下也连夜加班加点,给各位朋友好好梳理一下。

Manus以及AI Agent,到底是什么?

Manus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它是由中国团队Monica.im所开发的一款通用型AI Agent(关于Manus是什么,可以参考其官网https://manus.im/,有团队的官方介绍)。这里就引入了一个可能大家平时比较少接触到的概念——AI Agent。

所谓AI Agent,是指能自主感知环境、分析信息、决策并执行任务的智能实体。当然,对于理解Manus,只需要聚焦到它与平时我们用到的诸如ChatGPT、Deepseek、元宝等等AI产品有什么差别就可以了。我们知道,像ChatGPT、Deepseek、元宝之类的AI产品,都属于“对话式AI”,它们都只能生成文本。

如何定义B端产品及B端产品经理方法论

相较于C端产品,B端产品最大的特点是:面向特定领域用户,且数量少得多,但更注重对用户专业领域操作流程的深度挖掘——也就是专业性更强,与业务的结合更紧密。

查看详情 >

也就是说,在我们实际开展工作时,它们只能“提供想法”,却无法“下场操作”。而Manus这样的AI Agent,则可以根据用户所提出的任务,分解成具体的执行步骤和相应内容,并自行调用它的配套工具来完成任务。也就是说,对话式AI是“提供想法”,而AI Agent是“交付成果”。按照Manus在其官网提供的示例,它可以产出包括研究报告、数据分析成果、课程课件乃至于生成简单的Web游戏。

为什么Manus会引发关注

OpenAI曾经提出过AI发展的5个阶段,从Level 1到Level 5,分别是:Chatbots、Reasoners、Agents、Innovators、Can do the work of an organization。而在Manus之前,我们所使用到的AI产品,大抵对应到Level 2的Reasoners,也就是具备“人类水准的问题解决能力”。而Manus被冠以“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自然是引起大家对于AI是否已经要迈入下一个新阶段的猜想了。

其实,说Manus是“首款通用型AI Agent”并不准确。事实上,在它之前,就已经有多款通用型AI Agent产品问世了。不过,Manus的确在表现上领先了此前面世的AI Agent产品。针对通用型AI Agent有一个评估其解决现实世界问题能力的基准测试体系——GAIA。据Manus官方提供的信息,它在全部三个难度级别上均取得了当前最先进水平(SOTA)的性能表现。

当然,除了表现优秀以外,Manus还叠加了一层“中国团队开发”的光环。自从Deepseek横空出世以来,无论是业界还是群众,都对于AI时代中“中国团队”所扮演的角色、所发挥的力量有了更高的认可与期待。此时,又一款出自“中国团队”的AI产品出现,自然也会引来更多追捧。

冷静冷静,Manus其实也还存在不少争议

我们常说,AI的发展速度是“一日千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同样也造就了许多人在AI时代下的焦虑情绪,因此对于许多AI新事物都紧绷着一根弦,生怕自己落后于时代甚至被抛弃于时代。典型表现在Manus的邀请码据说已经被炒到了5万块一个的地步,甚至说已经出现打着“Manus旗号”的AI课程想要收割一波“韭菜”了。

虽然我也没有拿到邀请码,但根据这两天广泛阅读各方资料和使用体验报告。我想给大家说一句,请先保持冷静,Manus其实也还存在不少争议。对此,我总结了以下4点。

1. Manus其实也没这么通用

根据部分已拿到邀请码进行体验的用户反馈,Manus的确在“思考-规划-执行”这条AI Agent向前迈进了一步。但同样是“通用”,对比起“对话式AI”,Manus就显得不那么“通用”了。不少用户表示,哪怕是与官网宣传的同类场景,也遇到了不少了翻书情况。

2. Manus的“幻觉”情况非常严重

同样是来自部分体验用户的反馈,当他们使用Manus进行诸如产出股票分析报告时,就发现Manus给出的许多数据、信息都是错误的,而且不是个别之处,而是大面积出现“幻觉”情况。因此,哪怕跑通流程,其产出的成品也基本不可用。

3. Manus的技术实现并无难度

这里主要是质疑Manus没有自己研发的大模型,这样的产品其实是“工程调优”,是多种工具的拼凑。典型表现就是在Manus发布后不久,就有隶属于国内AI Agent初创公司DeepWisdom(深度赋智)的MetaGPT团队进行了产品复刻,并将产品Open Manus上传至开源社区。

4. Manus这轮火爆实际上是炒作

Manus发布后,短时间内就引发了一波自媒体的吹捧,这也是我们文章开头那一堆形容词的来源。但一天不到的时间,舆论风向又迎来了反转。不少文章将其嘲讽为“第一款自媒体比技术从业者先发现和评测的AI产品”,认为这是一堆自媒体企图裹挟着爱国热情在“蹭流量搏眼球”。

最后,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最后,我简单说说我的个人看法。一句话总结就是:Manus不完美,甚至可能不是那个开启通用AI Agent大门的产品,但它依然给业界有所启发。

我在之前介绍Deepseek-R1是如何炼成的文章中有引用过这么一个说法,“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Deepseek-R1也不是‘灵光一闪’就做出来的成果。”同样地,通用AI Agent也不是一天就能达成了,它需要业界共同的努力,一齐贡献彼此的汗水与智慧。

至于技术实现是否有难度,我依然坚持我的看法。我以为,AI行业发展,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两大主题: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Manus在我眼中就属于后者。因此,只是着眼在技术层面,反而会以偏概全。能够将成熟的AI技术转为了应用产品,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一种突破。甚至在此,我大胆预测,3个月内,像Coze、元器等智能体平台,就会跟进发布类似“输入需求,AI拆解并生成工作流”的特性。Manus尽管从测评表现来看,远远够不上“拳打ChatGPT,脚踢Deepseek”的程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多步骤的任务,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无法预知的变量,这些变量的积累就会导致成品的不可用(这也是为什么我更看好的模式是AI来生成工作流,在执行前由用户确认,在执行中让用户确认)。但是,它能够给到业界关于AI Agent不少的思考乃至于启发,我想这点还是可以肯定的。

再说了,按Manus团队(宣称的)本意,他们只是做了一轮内测。像开头这些夸张的称谓,其实都是自媒体为了“蹭流量搏眼球”而编造的。中国AI的发展的确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像自媒体对Manus这样尽皆过火的炒作,其实已经明显是一种“捧杀”了。某种程度上,这些自媒体就是在吃“赛博人血馒头”。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仔细甄别,加强自身的认知迭代,而非不作判断人云亦云。

最后,愿你我都有一颗理性且乐观的心,亦愿中国AI产业继续创造更多突破成绩。


“拒绝再被带节奏,这4点内容帮助你全面了解关于Manus的基本问题” 的相关文章

豆包与Manus,都不会是 AI 消费级应用的最终形态

豆包与Manus,都不会是 AI 消费级应用的最终形态

该是产品经理发力的时候ChatGPT 点燃 AI 话题已经过去两年多,但国内并没有出现统治级别的 AI 应用。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年初围绕 DeepSeek 产生了一系列辐射整个中文互联网的讨论之后,消...

Manus给AI客户服务带来哪些启示?

Manus给AI客户服务带来哪些启示?

还在为DeepSeek焦虑?停,先别焦虑,因为又一个AI爆款产品出现了。过去一周,一款名叫Manus的国产智能体产品在全网刷屏,它被定义为“全球第一款通用Agent产品”。许多网友看过产品之后惊呼:“...

突然爆火的 Manus 到底是什么?真有那么神吗?

突然爆火的 Manus 到底是什么?真有那么神吗?

继 DeepSeek 之后,这两天,又有一款 AI 产品突然爆火——Manus。在一些 AI 博主们的宣传中,它被称为“对标 Deepseek ”“全球首个通用型 AI  Agen...

Manus爆火,肖弘想清楚了什么?

Manus爆火,肖弘想清楚了什么?

灵感来自于从2023年底到2025年初,Manus的创始人接受的3次访谈,和这个产品的爆火。试图简单Manus是什么,以及背后的创始人又是如何思考的。作为一个AI时代的观察者视角,去试图记录、感受正在...

从Manus爆火看中国AI产业动向 专家:结合自身优势摆脱“内卷式”竞争

从Manus爆火看中国AI产业动向 专家:结合自身优势摆脱“内卷式”竞争

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 北京报道近日,一款AI Agent(智能体)产品Manus刷屏各大社交平台,在短时间内成为国内AI大模型领域的热门话题。3月11日,海报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了Manus团队在北京的办公...

Manus加速AI迎来奇点时刻,微美全息(WIMI.US)融合DeepSeek突破AGI边界

Manus加速AI迎来奇点时刻,微美全息(WIMI.US)融合DeepSeek突破AGI边界

 短短两个月,全球消费级AI格局发生改变。根据2025年全球100生成式AI消费级应用排行榜,最耀眼的是中国生成式AI模型的“大黑马”——DeepSeek,在网页端排行榜中位居第二,仅次于Chat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