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纪录高温来了!多地直冲40℃以上 北方开启“烧烤模式”-钟南山对新冠最新研判
我国北方正经历今年首场大范围高温过程,多地开启“烧烤模式”,局地气温直冲40℃以上。河南、河北多地突破当地5月同期最高气温纪录,北方冬小麦区可能出现2至4天的干热风天气。
昨天(5月18日)开始,北方迎来今年首场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今明两天达到最强时段。此次高温过程较常年开启时间偏早,影响范围广、强度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是热力中心。陕西西安、河南焦作等地气温可能连续突破40℃大关。截至今天16时,郑州、林州、安阳、济源、荥阳、孟州和邢台、永年、峰峰、沙河、武安气温均达到41℃或以上,打破当地5月最高气温纪录。郑州成为今年首个拿下40℃的省会城市。
河南、河北等地高温强烈的原因在于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增强,白天接收的热量显著增加,导致快速升温。同时,这一带位于太行山东麓,气流翻过太行山产生下沉增温,进一步推高气温。
明后两天,北方大范围高温仍将持续。明天高温范围将达到最大,核心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陕西关中、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西北部、山东北部等地,上述地区最高气温将超37℃,局地可达40℃或以上;后天,高温范围将向南缩减。
持续晴热少雨天气下,北方部分地区出现旱情。目前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黄淮一带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河北南部、河南西部和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等冬麦区还将有2至4天的干热风天气。眼下北方冬小麦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农民需注意开展“一喷三防”,或采用微喷灌设备适时适量喷水、降温增湿,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灌浆的影响。
此次高温持续时间不会太长,22日起天气将迎来转折。在冷空气和降温的共同影响下,22日北方大部气温将逐渐下降,高温范围明显缩减;23日气温还会进一步下跌,部分地区累计降温幅度可达15℃以上,冷热反差明显。
大范围晴热高温来袭,多地酷暑难耐,大家需及时补充水分,尽量避开10时至16时高温时段出行,外出做好防暑防晒措施。本周北方气温变化较大,多地将经历从常年少见的暖热到气温明显偏低的快速转换,建议大家关注临近天气预报,及时调整着装。
钟南山对新冠最新研判 预计6月底结束流行。5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专访时对新冠病毒流行趋势做出最新判断。他认为这一轮新冠感染整体上可防可控,不必恐慌。对于部分65岁以上且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来说,存在一定危险,建议感染者在48小时内尽快服用特效药,如来瑞特韦、先诺特韦和民得维等,避免发展成为重症。
钟南山预测,目前新冠病毒仍处在爬坡阶段,预计6月底前结束流行,持续6至8周时间。他收集的数据表明,从今年3月到5月初,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新加坡、英国、法国、巴西、挪威等地监测数据显示,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呈现增加趋势。以香港为例,其报告的死亡病例中,83%以上是65岁以上的人,90%以上的人存在并发症。
中国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从3月31日到5月4日,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增加到16。2%,住院病例阳性率也从3。3%增加到6。3%。钟南山表示,根据预测模型,预计6月底左右结束流行,现在处于爬坡阶段,将逐步接近高峰。
这一轮新冠疫情与之前相比差别不大,早期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疼、全身疲劳、嗓子疼。但这一次临床反映,刀片嗓的症状更明显一些,另外咳嗽也多一些。钟南山认为,流行毒株XDV传染性较强,但致病力相对较弱。他建议,在空气不太流通的地方戴好口罩。
关于南北方新冠病毒流行的差异,钟南山认为无证据表明与气候相关,不过北方可能会结束稍微早一点。对于多数年轻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只需要对症治疗即可。但对于有基础病的65岁以上老年人,家人和医生需要重点关注他们的病情变化。若能在48小时内服用特效药,可能就能阻断病情向重症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