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黑脸琵鹭数量创新高 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厦门将新建嘉庚大桥 总投资156亿
广州黑脸琵鹭数量创新高 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广州作为全球34个生物热点地区之一,享有“花城”的美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前,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广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评估报告(2025年)》,全面梳理了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展。报告显示,2024年广州市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取得新突破,观测到黑脸琵鹭91只,数量创历史新高。
广州千年花城,北枕青山叠翠,南拥碧波万顷,城中水网如织,山海城田交融共生,构筑起“山水林田湖海”立体生态格局。从北部苍莽林海到中部繁华绿洲,再到南部滨海生境,自然之力与人类文明在此碰撞出璀璨的生命火花,构建出“新青山、新六脉”的城市山水格局。在此基础上,广州形成独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构建起“北部生态屏障-中部人居典范-南部滨海明珠”的三维保护网络,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2024年,广州市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取得新突破。水鸟数量逐年增加,海珠湿地新增鸟类7种,观测到黑脸琵鹭91只,数量创历史新高。中华穿山甲在从化吕田多处被监测到,赤麂、棉凫等濒危物种重现城市绿地。海珠湿地作为全球唯一位于超大城市中轴线上的国家湿地公园,荣获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这里栖息着维管束植物835种,鸟类201种(其中2024年新增鸟类7种)、昆虫类832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22种、哺乳类10种、鱼类64种、底栖动物67种;湿地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2024年,海珠湿地探索国家湿地公园创先模式被评为典型案例。
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种质资源库、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等重大平台,广州建成了华南地区重要的生物遗传资源保藏体系。广州动物园建成华南虎种质资源库,保存细胞、组织及精液等遗传资源,并构建了华南虎人工辅助繁育技术体系。基于本土农业资源,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广州)、国家荔枝香蕉种质资源圃(广州)、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等多个农业种质资源库。
厦门将新建嘉庚大桥 总投资156亿!厦门将新建一座跨海大桥,G319海翔大道至溪东路段(嘉庚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批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56。11亿元。
该项目起于海翔大道互通,沿天马路向东南至同安后田村,以桥梁形式跨越同安湾至翔安下许村,沿规划东坑路、既有新店路向东,终于溪东路互通,路线公里。主线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双向6车道。辅路按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双向4至6车道。
项目建设分为三个部分:集美同安段、跨海桥梁段和翔安段。集美同安段起于集美海翔大道互通,终于同安滨海西大道互通,路线公里,主要建设包括主线座、主线座,以及海翔大道互通、同集路互通、滨海西互通等3处互通式立交。
跨海桥梁段起于同安滨海西大道互通,终于翔安滨海东大道互通,路线米。按双层桥梁建设,上层为公路,下层预留双线轨道交通建设条件。东通航孔桥具备通航500吨级杂货船能力,西通航孔桥具备通航2000吨级散货船能力。
翔安段起于翔安滨海东大道互通,终于溪东路互通,主线公里。主要建设包括主线座,以及滨海东大道互通、翔安大道互通、溪东路互通3处互通式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