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生回信写错字 厅长发文回应 一字之差引发热议(日本人从韩国背大米回国 价格
访亲问友时,书面语应该写成“作客”还是“做客”,或者两者可以通用?这个问题引起了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的关注。5月22日夜间,他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近2000字的文章探讨这一问题。
事情起因是一名五年级小学生金陈乐在父亲鼓励下给陈广胜写信,指出在参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时发现一处介绍错误。4月22日,金陈乐指出戏曲介绍区“武旦风摆柳,窑旦手又腰”的表述应为“手叉腰”。陈广胜于26日回信感谢金陈乐,并告知省非遗馆已经更正。他还邀请金陈乐和他的父亲再次来省非遗馆作客。
随后,“安吉发布”报道了此事,众多媒体纷纷转载。网友们对金陈乐的细心点赞,也赞赏陈广胜的诚恳回应。但有人指出,陈广胜的回信中使用了“作客”一词,而应为“做客”。
陈广胜回忆自己读中小学时,“作客”与“做客”大体通用,前者偏书面,后者偏口语。他查阅了百度提供的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发现注释是:“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这似乎表明二者有区分。
然而,文学名著中不乏“作客”的用法。例如,巴金的《随想录》中有几处提到“作客”,沈从文的《凤子》中也有类似表述。陈广胜进一步查阅了不同版本的权威词典,发现对这两个词的注释并不一致。《新华词典》1980年版只收“作客”词条,释义为旅居在外或到亲友家拜访;2001修订版也没有“做客”词条,对“作客”的释义是旅居在外或到亲友家访问并作亲友家的客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则明确“作客”有两种词义,其中一种与“做客”相同。
韩国农林畜产食品流通公社数据显示,5月21日,韩国大米价格约为日本大米的三分之一,吸引了不少日本游客来韩国购买大米回国。韩国民众的大米消费量持续下降,为解决库存积压问题,韩国农业部门一直在寻找对策。从4月8日至5月20日,韩国对日本的大米出口量突破120吨,在一个半月内增长了60倍。越来越多的韩国大米产区正积极推进向日本出口事宜,甚至有日本买家提出进口500吨大米的意向。韩国农协表示,虽然目前对日大米出口数量仍有限,但这对于缓解国内大米过剩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