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ATM机:曾被称为银行业“唯一有用发明”,如今全国仅剩80万台 移动支付浪
在移动支付浪潮的席卷下,ATM机正以每年减少约30万台的速度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人民银行今年2月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ATM机具数量为80。27万台。对比5年前数据来看,我国ATM机具数量曾在2019年末达到109。77万台的峰值。短短5年间,中国ATM机已消失近30万台,数量锐减26。87%。
不少人好几年没用过现金了,ATM机过去的便捷已经被移动支付取代。在第三方支付和手机银行普及的当下,楼下的ATM时常蒙尘,真正大额现金提取基本上只能去柜台。对储户来说,现有的部分ATM机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有储户表示最近着急存一笔钱,但连找了一条马路上的5台ATM机都没存上钱,还都标着存取款一体。
多家银行正在对其ATM业务进行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逐步退出银行业务版图。今年4月,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2025年4月9日起全面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客户需持银行卡通过ATM或线下网点办理存款。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已有超过50家银行宣布关闭无卡存款、无卡取款、扫码存取款等业务。
从“现金时代”到“无卡社会”,未来ATM机是会消失还是进化?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TM机不会消失,尽管现金使用率在降低,但特殊需求场景一直存在,监管也强调不可拒收现金、满足支付多样性。不过,ATM机的逐步减少是不争的事实。银行柜台内的ATM一直在进化,配备更智能的交互界面,满足监管对客户身份核实的要求,甚至有的地区集成政务与生活服务,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终端。
在季节性波动规律影响下,我国蔬菜价格每年自3月份起就会进入下行通道。预计后期蔬菜价格仍有下降空间,将呈现稳中有降、波动下行趋势。
近期,全国蔬菜市场价格持续回落。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批发价格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蔬菜均价最低点为5月10日的4。24元/千克,较最高点1月28日的5。76元/千克下跌了26。4%。从品种看,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在5月上旬有26种价格下跌,其中生菜、西红柿、青椒跌幅较大,超过10%。
蔬菜价格近期下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蔬菜集中上市推动菜价下降。虽然阶段性降温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一定干扰,部分品种因低温环境导致生长周期延长,上市时间相应推迟,但随着天气好转,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逐渐消退,前期延迟上市的蔬菜与后续正常茬口的蔬菜集中涌入市场,使得蔬菜供应显著增加,进而推动菜价明显下降。
其次,今春气候向暖利于蔬菜增产。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天气条件利于蔬菜生产,蔬菜单产不断提升。此外,近期气候变暖,蔬菜主产地向黄河中下游等北部地区转移,地产地销成为主要模式,蔬菜运输距离缩短,运输成本降低;北方产区蔬菜生产方式转变,部分品种由暖棚生产变为冷棚生产,由设施生产转为露地生产,生产成本不断下降,推动菜价下行。
再者,前期菜价高企推动蔬菜扩种。市场经济环境下,菜农种植决策依赖市场信号。2024年蔬菜价格高企,月均价达5。25元/千克,比前三年平均水平高5。3%,激发了菜农2025年扩种积极性。调研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蔬菜在田面积8325万亩,同比增加1。9%,蔬菜产量提升导致菜价持续下行。
对于后市菜价走势,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认为,后期价格还会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可能会越来越小。以北京市场为例,目前鲜嫩蔬菜主产地已基本靠近北京及周边地区,耐储蔬菜的产地也在完成阶段性的转换。生产方式上,冷棚蔬菜几乎全面取代暖棚蔬菜,露地蔬菜也几乎全面取代设施蔬菜。随着产地和生产方式的转换完成,蔬菜价格将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