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吸至高空男子停飞6个月?通报撤回 滑翔伞“云吸”惊魂及起底付费实习灰产 中介虚
近日,55岁的彭先生在祁连山区域进行滑翔伞飞行时,意外被云吸至8000多米高空,全身结冰,所幸控伞安全降落。甘肃省航空运动协会发布了关于彭玉江在祁连山区域飞行事件的报告。
彭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被吸到云底后很慌,白茫茫一片,辨别不出任何方向。伞头冲下去的时候,是我最恐惧的时候。想想还是很后怕的,这段时间先不飞了。”。
专家解释了滑翔伞的“云吸”现象,指的是操纵者利用云层附近的上升气流急速增加高度的一种做法。这种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上升气流能量大且高度上升不可控,可能导致滑翔伞带到极高高度,面临缺氧、低温、雷电等风险,可能造成重大伤害。
彭先生所在的高度超过8000米,而这一空域是民航客机的主要飞行航路区域。如果滑翔伞出现在民用航线空域,会造成民航运行的安全隐患。因此,国内对滑翔伞飞行有严格的空域管理规定,要求提前向相关主管部门申报。但利用“云吸”现象增加高度使得滑翔伞运动在高度上具有更大的不可预见性,这种行为不被提倡。
近期,一则关于“付费2万元就能进字节、小米实习”的消息引发热议。恰逢毕业季临近,各地迎来应届毕业生求职潮,大厂成为当代年轻人最理想的择业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付费实习、代开实习证明等灰色产业再度浮出水面。
部分中介机构以“内推、保录取”为噱头,明码标价售卖大厂实习机会,声称“2万元左右便可进小米、字节跳动等大厂”,甚至宣称与上百家企业人事有“合作关系”。社交媒体上,多个付费实习中介持续发布引流推文,提供的实习机会涵盖互联网、金融、咨询等多个领域,从字节跳动、华为、小米、京东、百度等大厂,到德勤、毕马威,再到“三中一华”(中金、中信、中信建投、华泰联合),合作企业名单令人眼花缭乱。
岗位也具有多样性,从市场运营、产品、活动策划、人力资源,到技术研发、视觉设计,再到金融领域的审计、税务、咨询等核心岗位,几乎覆盖了应届生求职的所有热门方向。中介在推文中强调:“本科研0皆可,不限年级、不限专业,我们都能匹配到对口实习甚至可以远程实习。”。
记者以求职者身份咨询其中一家提供“付费实习”服务的中介机构,了解具体流程。中介会根据求职者简历匹配3~5个名企岗位,求职者在其中选定一个意向岗位,确定后双方签约服务合同。合同签订后中介收取30%定金,并为求职者向名企预约面试,在经过面试、拿到offer、成功入职等一系列流程后,收取剩余70%款项,不录取全额退款。中介会不断使用“法律合同、保障权益”等话术来强调服务的合规性,让求职者信以为真,诱导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