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端午晴,就怕端午淋”下雨有啥预兆?影响农事与习俗-《脱缰者也》入围上影节金
五月的最后一天,恰好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还没到,就有消息传来,国内多地可能会因为大的降雨而“泡汤”。查看天气预报后发现,端午假期期间确实多为阴雨天,原本计划外出游玩的安排可能又要取消了。
民间有句老谚语:“不怕端午晴,最怕端午淋”,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端午节天气的重视。对于依赖自然条件耕作的农民来说,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端午时节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雨水多少直接关系到庄稼的好坏。例如,“端午晴,农人笑;端午雨,田生恼”这句农谚就表达了农民对晴天的期盼和对雨天的担忧。
晴朗的端午节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并方便农民进行施肥、除草等农事活动。相反,如果端午节下雨,则可能导致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雨水频繁,土壤过于湿润,对不耐涝的作物造成负面影响。在过去,排水设施不完善时,连续降雨还容易导致农田积水成灾,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
在北方地区,端午前后正是小麦收割季节。“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体现了农民对端午下雨的恐惧。小麦成熟后需及时收割晾晒,若此时下雨不仅会耽误收割进度,还会使小麦发霉变质,影响粮食产量。然而,在干旱地区适量的端午雨则被视为甘霖,能缓解旱情并促进作物生长。
端午节下雨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习俗。赛龙舟作为重要习俗之一,若遇上下雨,河水湍急且水位上涨,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比赛无法正常进行。此外,挂艾草和佩香囊等习俗也可能因雨天而受影响,艾草被淋湿后其香味和药效会减弱,人们的参与热情也会降低。
从科学角度看,端午节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由大气环流和水汽条件等因素引起。进入夏季后气温升高,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易形成降雨。因此,端午节下雨预示着后期可能出现更多降水,甚至洪涝灾害,提醒人们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5月31日,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入围名单揭晓。12部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影片脱颖而出,其中多部中国影片凭借独特的题材、深刻的内涵和出色的创作团队备受关注。
曹保平的新作《脱僵者也》再度入围,郭麒麟和齐溪联袂为观众呈现独特的“津式黑色幽默”。青年导演仇晟携新作《比如父子》延续其富有东方意境的个人叙事风格。王通的长片首作《长夜将尽》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以冷峻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段关于“杀手护工”的故事。万茜在该片中以温柔的假面潜入老人家庭实施犯罪,通过罪案外壳深入剖析养老问题背后的道德复杂性,引导观众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反思。郭麒麟、屈楚萧、万茜等演员的表现是否能成为今年金爵奖的有力竞争者,也为本届上影节增添了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