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游戏缓解青少年心理困境 VR技术助力心理康复及长三角多地火车站迎返程高峰 午后
应用心理专业学生用VR游戏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曾芝程保留了许多中小学生写给他和团队的感谢信。他回访曾为其提供心理志愿服务的学校时,有学生拉着问他:“哥哥,你们的游戏什么时候会更新呀?”这些孩子所说的“游戏”是该校心理学部学生项目“认知功能康复系统”中的一个环节,针对精神疾病导致的认知障碍采取非药物干预。小朋友戴上VR眼镜,沉浸式进入游戏场景,在“玩耍”中进行行为认知矫治。
2019年,该系统启动研发,通过眼动等生理数据监测心理,设计出针对9—15岁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筛查与干预系统。这个诞生于应用心理学学生团队的项目,逐步发展为涵盖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并扩散至国内外多所高校的800余人志愿网络。近日,该项目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
当前,国内评估心理健康状态的主要工具为心理筛查量表,反映被试者包括情绪、行为和认知特征等心理状态,为心理咨询师或医生提供参考。2021年入学的曾芝程从大一开始深度参与该项目,目前已成为项目负责人。在一所留守儿童学校进行心理帮扶服务时,五年级小学生巴图的量表测评表现为健康,但在实际交往中十分拒绝与他人交流。后来,巴图告诉曾芝程,他并不想在量表上写出真实情况。
经过调研,团队发现传统量表筛查存在主观性强、效率低下等问题。许多学生填写量表时不确定自己的情况,有的学生为了不反馈自身的真实心理状况,会乱填一通。此外,纸质量表存在由于存储和录入方式不恰当而泄露或丢失数据的情况。如何弥补传统量表的短板,提高心理健康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团队创新性运用人工智能和眼动追踪技术,捕捉生理数据进行心理评估。一副植入系统的VR眼镜构成了心理筛查设备。被试戴上VR眼镜进入系统的虚拟现实空间,后台结合眼跳次数、眼动弧度等眼动生理数据,检测被试的心理状况。
端午假期最后一天,长三角多地火车站午后将迎来返程客流高峰。6月2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预计当天发送旅客370万人次。为应对这一情况,在启用高峰运行图的基础上,计划增开旅客列车263列,组织446列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并加挂普速车辆64辆,以满足旅客集中出行需求。
截至当天上午8时,长三角地区前往武汉、长沙、福州、厦门、青岛等直通方向的车票仍有少量余票;而徐州、蚌埠、阜阳、合肥、安庆等地前往上海、南京,以及盐城、淮安、扬州前往南京,宁波、台州、温州前往上海、杭州等管内方向的车票较为紧张。同时,从上海、南京、杭州出发前往徐州、阜阳、盐城、淮安、扬州等地还有较多车票可选。
为了提升旅客体验,铁路部门加强了餐饮、供水、保洁等基本服务,并进一步强化站车安全与引导服务。例如,上海站在进站口开设小件行李便捷通道并增设“双手检”,提高旅客进站效率;杭州站则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了路地客流数据互通,为城市交通加密频次和延长运营提供依据。此外,南京、合肥、徐州、宁波、义乌、扬州、淮安等地车站也采取措施优化进出站流程,确保旅客顺利出行。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客运段特别关注老人和儿童的服务需求,做好上下车引导工作;扬州东站还补充了大量书籍和益智玩具供候车家庭使用。
铁路部门提醒旅客,假日期间列车动态调整频繁,请密切关注车站公告或12306网站信息,合理规划行程。考虑到许多城市拥有多个火车站,务必确认乘车地点避免误乘。另外,由于客流量大及天气因素可能影响市内交通换乘时间,建议提前出门。同时呼吁大家在候车和乘车过程中遵守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部分城市如上海、杭州会在假期期间适当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旅客可留意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安排出行。